恩施日报讯(通讯员向建昱)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但其维权时常常面临两难:正式诉讼程序耗时费力,可能影响正常经营;搁置争议又会损害自身权益。因此,他们普遍倾向于寻找高效、柔性的矛盾化解方式。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恩施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商会会长们熟悉行业规则与市场规律,他们的介入能使调解方案在合法合规的同时,更贴合商业实际。
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恩施市人民检察院主动对接市工商联,共同制定《组建“金牌调解员”参与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办法》,双方明确建立“金牌调解员人员库”,由12名商会会长担任“金牌调解员”。
“这将大幅提升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与可接受度,因此,我们将商会调解确立为化解小微企业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检察官介绍,邀请“金牌调解员”走进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深度参与涉市场主体案件的公开听证、检察和解、释法说理和法律文书公开宣告等工作,共同建立起商会调解机制和诉讼程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的纠纷化解体系,使综治中心成为涉市场主体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
此外,该院通过建立“检律联调”机制,实质性化解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常态化引入公益律师加入小微企业信访接待、涉法涉诉案件化解,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纠纷化解和风险防范成本。
目前,已有120余名擅长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领域的律师组成公益律师人才库,在检察环节为涉案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其将诉求表达准确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