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德国司令称: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随时可调80万兵。 想想,日本对中国

德国司令称: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随时可调80万兵。 想想,日本对中国嘶吼,德国对俄罗斯嘶吼,也不知都是战败国,哪来底气,两个二战战败国最近蠢蠢欲动呀,还能怎么办呢,选一个练练才行。 事情的起因是德国国防军总监齐尔纳根在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要有在五年内应对与俄罗斯战争的准备,这话听起来不算太新鲜。 去年北约内部早就开始讨论所谓“欧洲战区防御重构”,德国作为北约里地理位置重要的成员国之一,自然要站出来表态。齐尔纳根这次说的“80万人随时可动员”。 也不是说德国现在就有80万现役军人,而是包括了预备役、民防系统、文职动员等各种潜在资源。 换句话说,这更多是一个理论上的“极限动员能力”,真要打起来,谁都知道那不是说调就能调的。 德国为什么突然这么“有声有色”? 一个大背景就是俄乌冲突持续至今,欧洲的安全焦虑不断加剧。北约在东欧不断加强部署,德国也被美国和北约盟友推到了“欧洲大陆安全稳定的中流砥柱”这个位置上。 可是德国自己清楚得很,这些年国防预算一直被压缩,军队装备老旧、后勤跟不上,连很多军演都得临时借装备。 这不是我夸张,德国自己媒体早就多次批评过联邦国防军的“纸上战力”。所以,喊出“做好准备”这类话,更多是政治表态,真要落实,那是个长期系统工程。 再看日本那边,也是近几年在安全政策上动作频频,修改防卫战略、增加军费、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协作,甚至提出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这在战后日本历史上是个相当大的转变。但你要说他们真敢主动挑起冲突,恐怕他们自己也心里有数。日本和德国这两个二战战败国,不约而同地在安全政策上“硬气”起来。 其实和地缘政治的变化脱不开关系。美国在全球战略收缩,欧洲和亚太的盟友就得承担更多“区域稳定者”的角色。德国和日本此时的“强硬发声”,归根结底是被推着往前走。 从历史上看,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矛盾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一战、二战、冷战,各种摩擦不断。如今俄乌冲突让这种紧张关系再次激化。 德国能源供应一度依赖俄罗斯,现在基本断了,转而跟美国、挪威合作,这背后其实是战略脱钩的体现。而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历史问题、钓鱼岛争议。 还有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也让日本不断强化“安全焦虑”。所以说,他们最近频繁放出“狠话”,并不是突然变得好战,而是大环境推动他们做出“看起来很强硬”的应对。 但这类表态本质上是“心理战”的一部分。你想啊,在没有真正战争爆发的前提下,通过媒体放话、提高军费、参加演习,就能达到震慑对手、安抚盟友、安定国内的多重目的。 德国说“做好准备”,其实是在对俄罗斯说“别轻举妄动”,对美国说“我在配合你”,对自己国内说“我们在保护安全”。 但你真要问他们是不是想打仗,那肯定不是。谁都知道,现代战争代价极高,尤其是像德国这种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根本承受不起。 当然,也不能完全把这些发言当作“口嗨”。德国确实在做一些实质动作,比如重新引进义务兵役制度的讨论、军工企业扩张、扩大军费预算等等。 这些都说明他们确实打算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但离“能打仗”还远着呢。而且,国际社会现在普遍倾向于稳定,欧洲不希望再来一次全面冲突。 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多是在经济、科技、舆论这些领域进行的。所以回到标题里那个“选一个练练”,其实有点过于戏谑了。 像德国、日本这样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哪可能轻易和其他大国正面对撞?他们喊得凶,更多是为了争取话语权、提高在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真要动手,那是万不得已的事。我们看这些新闻,不能光看表面有多刺激,还得看背后是谁在推动、目的在哪儿。 现在这个世界,谁也不想打仗,但谁都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惹”。德国和日本的这些“声音”,本质上是要别人相信他们有底气,哪怕底气并不硬。 所以别被吓住,也别轻视,静下心看清楚来龙去脉,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