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市场关于AI的三次大辩论,英伟达的股价走势很完美的展示了23年初以来关于AI的三

市场关于AI的三次大辩论,英伟达的股价走势很完美的展示了23年初以来关于AI的三次大辩论:1、第一次大辩论23年下半年到24年初,辩论的主题:AI变革是不是真趋势?当时的背景是半导体产业周期还没起来,大科技对于AI将信将疑资本开支也都不大,英伟达在23年上半年因为gpt3.5发布市场想象力预期被打开涨过一波在23年下半年持续了长达半年多的横盘,当时大空头Mi­c­h­a­el bu­r­ry还在做空半导体。一直到24年初Sam在达沃斯论坛说要花7万亿美金投资布局AI基础设施,虽然当时很多大佬将信将疑,在加上各家大模型都在迭代,但也是一点点把市场拉起来。大科技公司开始加大资本支出,英伟达出货量激增,迎来24年全年第二波上涨。2、第二次大辩论25年一季度,辩论主题是AI需不需要那么多算力?当时背景是中国de­e­p­s­e­ek在¥年初横空出世,以超低的训练成本震惊了业内,当时大家都在质疑gpt这些路线是不是走错了,大模型根本不需要这么算力。这种质疑再叠加川普的关税冲击,让英伟达2月到4月直接腰斩。最后还是靠时间证明了AI to­k­en消耗量是在几十倍的增长对于算力的需求远超大家的预期。带动了二季度以来英伟达的大涨。3、第三次大辩论就是当下,辩论主题是承认需要超大规模算力投入,但是质疑这么大的算力投入能不能算过账,未来的营收利润能不能co­v­er这么大的资本开支,巨大的资本开支背后投资回报率会怎么样?今年可以不赚钱,明年、后年以及未来能不能赚到钱。当然从个人角度,认为AI引发的变革最多也只走到半程甚至半程还没到,大模型本身已经开始商业化而且营收增长很快,很多AI应用也开始冒出来。更重要的是AI应该会越来越多渗透进工作、工业生产、商业服务的方方面面。这种大辩论的意义在于:1)给市场狂热的情绪浇一瓢凉水,狂热情绪退潮实质食指也是杀估值的过程。2)让大家冷静下来仔细去审视各家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自然市场对公司业绩会更挑剔了。这就是涉及到杀估值的程度了:业绩全方位无死角超预期自然杀估值程度很轻,业绩有瑕疵甚至某些关键指标上出现弱势那么杀估值的程度就更狠甚至会出现杀业绩的程度。3)此次辩论后市场会对业绩、对投资回报率、对营业利润这些越来越重视,本质上是希望花出去的钱能赚回来,co­v­er资本开支外还能赚的更多。之后再选择标的,除了叙事和生态位之外、业绩的权重应该要放到更高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