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王月贞被拖上处刑台,当执行前,她突然激动道:“先等会,能不能让我提一个要求?”随后她说了一句话,就连行刑者都流出了眼泪。 这事儿得从王月贞的身份说起!她可不是普通百姓,是和丈夫翦去病在湖南常德做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1923年就入了党,五年的革命生涯早把信念刻进了骨子里。 1928年7月27日常德刑场,21岁的王月贞被押上处刑台,砍刀落下前,她挣脱押解士兵高声喊道“等一等”。 这个1923年入党的地下党员,提出的要求让见惯生死的刽子手动容。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南推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政策,常德地区被捕共产党员超300人,刑场处决行动频繁。彼时地下党活动,只能在刀刃上艰难开展。 王月贞与翦去病经营的“益生杂货店”,是湘西北地下党核心交通站。 杂货店位于常德大西门,表面售卖油盐酱醋,实则承担三项关键职能:传递情报、转运物资、联络党员。两人共同制定三级暗号:购买“粗盐”为普通联络,“细盐”为紧急情报,提及“要半斤花椒”则为危险警报。 该交通站曾发挥关键作用,1927年冬,国民党计划围剿桑植红军,常德敌军参谋部一份绝密行动方案通过内线送达王月贞手中。 她将情报写于薄纸,裹入油条,伪装成给“乡下亲戚”送食物,徒步30公里送至码头接头人处。这份情报使贺龙率领的红军提前转移,规避了重大损失。 王月贞的被捕系叛徒出卖所致,1928年3月,原常德县委委员刘绍清被捕后叛变,供出“益生杂货店”的联络方式及王月贞身份。 3月15日凌晨,军警包围杂货店时,王月贞故意打翻油桶制造混乱,掩护翦去病及两名接头同志从后门撤离,自身则被当场逮捕。 狱中5个月的斗争,更见其信仰坚定,看守狱卒张桂生于1978年的采访记录显示,敌人先用老虎凳、辣椒水逼供,她三次昏厥,醒来后仅言“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休想套取半句情报”。 利诱无效后,敌人以释放其本人及保全家人为条件劝降,她严词回绝:“入党之日便抱定牺牲决心,无需多言。” 处刑现场的要求,承载着革命者的初心。据《常德革命史料》收录的围观者口述,王月贞望向监斩官提出请求:“把我的孩子抱来,让我喂最后一次奶。” 家人抱来年幼的婴儿后,她席地而坐从容哺乳,喂毕将孩子托付给旁人,整理衣衫后直立刑场,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负责行刑的士兵常年执行处决任务,目睹此景后双手明显颤抖,迟迟未能下刀。 在监斩官呵斥下,他才闭眼挥刀,事后蹲在刑场墙角落泪。据其同乡透露,他事后坦言:“见过不怕死的,却未见过临死前仍坚守气节、心怀信念的女子。” 据1928年党员名册(现藏湖南省档案馆)记载,她是常德地下党交通站唯一女性负责人,统筹管理码头、商铺、乡村三个联络点,直接对接12名地下党员。 当时女性地下工作者常承担更隐蔽的任务。王月贞以“走亲戚”“回娘家”为名义,深入农村发动群众。1927年夏,她在常德周边乡村发展20余名农会会员,其中6人后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女性身份不易引发敌人怀疑的优势,使其成为地下党开展农村工作的核心力量。 1927年秋,她在柳叶湖沿岸村庄牵头组织妇女识字班,白天教群众认读“劳工神圣”“男女平等”等字词,夜晚则秘密讲解革命道理。 有次地主武装突袭搜查,识字班妇女们迅速将《向导》《新青年》等刊物裹进鞋底、藏入针线篮,成功规避搜查,这批刊物后来成为周边农会的重要宣传资料。 王月贞牺牲后,其革命遗产持续发挥作用。被她掩护撤离的翦去病转移至湘西后,继续领导地下工作,1928年8月在沅陵被捕,同年10月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的“革命火种不灭”与王月贞的遗言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其遗作《血钟》手稿记录了夫妻二人的斗争经历,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同志接手交通站工作后,将站点转移至城郊破庙,直至1930年奉命撤至洪湖苏区。1949年常德解放后,工作人员在“益生杂货店”墙缝中发现她藏匿的党员名册,上面记录的37名牺牲同志姓名及籍贯,为烈士追认提供了关键依据。 1951年常德革命烈士纪念馆筹建时,当年受她救助的群众自发捐赠史料20余件,让基层革命者的事迹得以完整留存。 对比同期女性革命者,王月贞的故事更具代表性。向警予等同志为党中央级领导人,而王月贞是基层交通站负责人,其经历更能反映普通革命者的日常:在杂货店的油盐酱醋中藏匿情报,在深夜乡间小路上传递消息,在敌人酷刑面前严守秘密。这种“于平凡中见伟大”的坚守,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石。 王月贞的临终言行,道出了所有基层革命者的心声。1928年的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无数像她这样的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绩,却以生命守护信仰火种。 刽子手的泪水,并非同情,而是被超越生死的信仰所震撼——这正是王月贞事迹穿越百年仍具感染力的核心原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