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鸠山由纪夫在“帮”中国清算高市早苗!很多人以为,鸠山由纪夫只是在“呼吁和平”。错

鸠山由纪夫在“帮”中国清算高市早苗!很多人以为,鸠山由纪夫只是在“呼吁和平”。错了!真相是,他是在“亮出底牌”:他公开了“放弃赔款”与“台湾归属”的“政治交易”——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正在让“战争赔款”从“历史问题”重新变为“现实债务”。 2025年11月风波的核心聚焦于双方表态,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若台海发生武力冲突,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届时可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一表述并非随意言论,“存亡危机事态”是日本安保法中的明确条款,一旦触发,意味着日军可直接参战。 次日,鸠山由纪夫即在社交平台X上表态反驳,直言此举是“煽动危机以扩张军力”,强调“台湾是中国内政,日本绝不能介入”。11日,鸠山进一步明确立场:“遵守中日政治文件共识,是两国关系的根基”。 鸠山的表态背后,是1972年中日建交的核心共识。当时中方提出两个核心前提:一是日本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二是关于二战战争赔款,中方考虑到日本战后重建实际,愿意放弃。 这两点明确写入《中日联合声明》,具有明确的法律与政治效力。简言之,中方以“放弃赔款”换取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明确立场,构成双方清晰的政治共识。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放弃赔款是否代价过高?结合同时期案例便可明晰。二战后,日本向菲律宾赔偿5.5亿美元,向印尼赔偿2.2亿美元,向泰国支付150亿日元赔偿。 当时中国战后经济同样面临困难,选择放弃赔款的核心考量,是锁定“台湾属中国”的国际共识,尤其是获得曾侵占台湾50年的日本明确表态。 这一共识中,日本是直接获益方,既卸下赔款负担,又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 高市早苗的当前言行,实质是单方面冲击这一核心共识。其上任后两项举动均触碰红线: 一是在APEC会议期间与台湾当局人员会面并高调炒作; 二是抛出“存亡危机事态”的言论。 中国驻日大使馆直接指出其逻辑隐患:“历史上日本曾以‘存亡危机’为由发动侵略,当前重提该表述,难免令人质疑其是否有意重蹈覆辙”。 这一质疑并非空穴来风,1894年甲午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等历史事件中,日本每次发动侵略前都曾寻找类似借口。 鸠山由纪夫反复反驳,并非单纯出于“和平情怀”,而是作为资深政客,更清晰认知日本的核心利益所在。他深知1972年协议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一旦这一核心共识被打破,日本面临的将不仅是外交抗议。 以德国为例,战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赔偿持续至今,累计已超890亿欧元,核心原因在于德国始终承认历史责任。 若日本否认与中方的共识,“放弃赔款”的前提便不复存在,相关历史债务存在被重新审视的可能。 高市的言论在日本国内同样缺乏足够支撑。前首相野田佳彦直接表示“深感震惊”,认为其“独自贸然行动存在重大风险”;日本《冲绳时报》发表社论警告“首相不应轻言参战”,担忧日本被拖入战争泥潭。 日本国内反对声强烈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实力已今非昔比。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国防预算是日本的5倍多,海军舰艇总吨位是日本的3倍,火箭军“东风快递”覆盖范围已涵盖日本全境。高市提出“动用集体自卫权”,本质上是实力悬殊的冒险行为。 或许有人认为“清算赔款”不具备现实性,国际上却不乏类似先例,1990年两德统一后,波兰以“原东德未足额赔偿”为由,要求西德追加赔偿,最终获得140亿马克补偿。 上世纪50年代,埃及通过外交手段收回苏伊士运河,本质便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重新解决。高市主动冲击协议共识,客观上为中方重新审视相关历史问题提供了契机。 美国的态度亦能体现高市言论的冒进性,第47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理念,不可能为台湾问题与中国对抗,让日本获益。 2024年美国商会报告显示,1200万家美国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与中国发生冲突等同于“经济自杀”。高市试图将美国捆绑至“台独”立场,大概率将沦为一厢情愿。 鸠山与高市的博弈,本质是日本两种外交路线的分歧。鸠山代表的“务实派”清楚,日本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2024年中日贸易额达3500亿美元,日本汽车业60%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双方关系恶化将对日本经济形成显著冲击。 历史协议并非“过期作废”的无效文件。1972年中方放弃战争赔款,既是出于和平善意,也是基于日本承认台湾属中国的前提。 高市早苗将台湾问题作为政治筹码,甚至动用武力威胁表述,实质是挑战双方共识底线。鸠山由纪夫三次发声,与其说是“帮助中国”,不如说是维护日本的核心利益——他清楚,一旦协议共识被撕毁,日本不仅将面临外交孤立,还可能触发历史债务的重新审视。 若持续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挑衅行为,所谓“集体自卫权”的表述无从谈起,首先应考量1972年未支付的战争赔款,是否可能成为影响日本经济稳定的重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