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

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离开,就在其转身时,许世友恶狠狠地说道:“我真想一脚踹死你!” 傅钟比许世友早几年出生,1900年出在四川叙永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有点底子,让他早早接触新思想。1925年他入党,次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回国后先搞上海工人运动,组织罢工闹得风生水起。 可偏偏,这两位开国上将的性子,却像是火星撞地球,一点就着。傅钟是典型的“文人将军”,说话慢条斯理,凡事讲理论、重章法;许世友却是从战火里滚出来的“泥腿子将军”,性格火爆,做事雷厉风行,最烦虚头巴脑的套话。 两人的分歧,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红军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当年在红四方面军,傅钟负责政治工作,常给战士们讲革命理论;许世友则是前线指挥员,满脑子都是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有时会觉得傅钟的“大道理”不接地气。 有一次军事会议上,两人就“如何平衡政工与实战”吵得面红耳赤。傅钟说“思想统一才能凝聚战斗力”,许世友却拍着桌子反驳:“枪杆子硬才是硬道理!战士们在前线拼命,不是听你讲空话的!” 这话搁别人身上可能就记仇了,可傅钟知道许世友是直肠子,心里藏不住事,吵过就过了,从没往心里去。后来长征路上,傅钟还主动帮许世友的部队解决过粮草问题,两人也算有过并肩作战的暖心事。 可到了1967年那个特殊的时期,局势复杂,人心浮动。许世友本身就对当时的一些乱象看不惯,心里憋着一股火。那天开会见到傅钟,或许是之前听说了关于傅钟的不实传言,又或许是旧年的分歧借着坏情绪涌上心头,火气一下子就炸了。 傅钟其实早就察觉到许世友的情绪不对,主动笑着打招呼,是想缓和气氛,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看着许世友怒气冲冲的样子,他没有生气,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默默离开了会场——他太了解这位老战友的脾气了,吃软不吃硬,火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身边的警卫见许世友火气这么大,连忙劝道:“司令,都是老战友了,何必这么动气?”许世友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咬牙道:“我就是看不惯那些阴阳怪气的!咱们革命是为了老百姓,不是搞窝里斗的!” 他嘴上骂得凶,心里却不是真的恨傅钟。后来有人提起这事,许世友坦言:“傅钟是个好同志,就是性子太柔,有时候容易被人误解。”而傅钟也从没因为这事记恨许世友,反而跟身边人说:“许司令是个忠臣,对革命忠心耿耿,就是脾气爆了点,我不怪他。” 革命年代的老战友,哪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他们的争吵、分歧,从来都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革命事业能少走弯路。就像傅钟的“文”与许世友的“武”,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没有理论指引方向,战斗就会盲目;没有实战支撑,理论就是空谈。 如今再回望这段往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开国上将的鲜明性格,更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事不对人”的坦荡胸怀。他们或许有矛盾、有争执,但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面前,永远能放下个人恩怨,团结一致向前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