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号,韩联社消息称美国同意韩国处理用过的核燃料。这事看着是两国能源合作,实则藏着不少隐患,对周边地区安全也可能有影响。 韩国为啥非要这个处理权?一方面,它三分之一的电力靠核电,每年会产生一万多吨乏核燃料。这些有辐射的废料没稳妥处理办法,只能临时存放,越积越多压力山大;另一方面,处理废料能回收铀、钚等材料,可再用于发电,能帮缺资源的韩国少买外国核燃料,省不少钱。 但这里有个大隐患:回收的钚是造原子弹的关键材料。要是韩国练熟了这项技术,就相当于有了造核弹的能力,这和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完全相悖。 美国为啥突然松口?说白了就是互相利用。美国想让韩国更听话,强化同盟关系对付地区竞争对手;韩国之前答应多花国防开支,美国这是给 “好处”,还能通过能源合作把韩国绑紧,怕它在大国间摇摆。可这做法太双标 —— 对韩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严厉制裁伊朗、朝鲜的核相关活动,会让国际防核扩散规矩失效,还可能引发周边国家跟风搞相关技术。 这决定的风险很明显:朝鲜可能觉得韩国在强化核威慑,影响半岛无核化谈判,甚至引发军备竞赛;日本看到韩国能搞,或许会加速研发,让东北亚安全环境更复杂;对全球而言,这会打破 “不随便搞核敏感技术” 的默认规则,给防核扩散工作添乱。 当然,韩国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好这事。处理核废料技术复杂,还容易泄漏,国际原子能机构也会监督防其造武器。但在当前各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核相关技术扩散,仍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韩美这决定是为了自身能源利益和地缘算计,把地区安全放了后面,眼光太短浅。国际社会得盯着这事,美国别再搞双标,韩国也得清醒点,知道核技术是 “双刃剑”,不能只想着省钱、能源自主,忘了维护安全的责任,别让这技术突破变成身边的 “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