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泸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新闻发布会在泸县人民医院举行。据发布会透露,该县通过系统性、集成式改革,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探索形成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成效显著。其中,“探索培养医防管复合型人才”等十项改革经验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典型经验,“五病三包四融合”医防融合新模式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刊收录,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泸县样本”。
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的新期待,泸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胆先行先试,聚焦七大关键环节,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
重塑体系,构建“30分钟健康服务圈”
泸县构建起“一主、两副、四次、多点”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体系,成功打造“10分钟村级、20分钟镇级、30分钟县级”的健康服务圈。通过设立“十大中心”,实行人、财、物等“八个统一”管理,实现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协同。
创新机制,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创新设立“编制池”“岗位池”“资金池”,为基层引才、留才、用才提供坚实保障。全县统筹190名事业编制,核增79个中高级岗位,通过“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等方式,有效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破解了基层人才发展瓶颈。
资源下沉,实现服务全域覆盖
以人员为核心,推动医共体总院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2025年,全县医共体下沉人员164人,帮助基层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7项,并建成一批中医、康复等特色科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防融合,创新慢性病管理路径
创新实施“五病三包四融合”模式,将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疾病纳入重点管理,通过“领导包片、家医包村、专科包病”责任制,实现管理、人员、服务、评价“四融合”。同时,培养64名“医防管”复合型人才,为居民提供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
智慧赋能,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建成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和心电、检验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检查结果区域互认。通过“睿智联”信息系统提升检验同质化水平,利用“随诊”系统实现精准健康管理,以信息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支撑体系方面,医保改革与龙头引领发挥了关键作用。泸县医保局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差异化报销等政策,强力引导患者基层就医;电子医保凭证激活率达96.15%,“刷脸”支付等便民服务大幅提升效率。作为医共体“龙头”,泸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成29个省市级重点专科,并通过“四下沉”机制,带动基层新增科室18个,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
发布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泸县人民医院的远程诊断中心,实地感受了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下一步,泸县将深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实做细各项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增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泸州新闻网廖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