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前,毛泽东主席审阅拟选名单时,在少将名单中看到了韩伟的名字,不禁眉头一皱,问到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是我的警卫排长、湘江断后的那个韩伟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毛泽东大笔一挥,将韩伟的名字划掉。 韩伟,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无数英勇战士的鲜血与牺牲,早年生活的困苦与父亲的辛勤工作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尽管家境贫寒,韩伟依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 他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加入了共青团,并在1925年通过辗转多地,最终进入了黄埔军校,开始了与革命事业的不解之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韩伟毅然投身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成为了毛泽东的警卫排长。 在井冈山的革命岁月中,韩伟凭借机警与忠诚多次挫败了敌人的袭击,深得毛泽东的信任。毛泽东曾评价:“有了韩伟在,我才能安稳入睡。”他不只是一个忠诚的警卫排长,更是一名出色的战士,逐步从排长晋升为团长,参与了数次艰苦的战斗。 但是,韩伟的名字与湘江战役紧密相连。这场战斗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惨烈的篇章之一。在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韩伟所在的红34师被赋予了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重任。这支部队几乎完全由闽西子弟组成,被称为“绝命后卫师”。 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以不足6000人的兵力,阻击了敌军数倍于己的进攻。为了确保主力部队的安全,红34师的战士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展现了极高的革命气节。 在这场血腥的战斗中,韩伟的部队孤军奋战,伤亡惨重。尽管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并被俘后英勇断肠,但韩伟率领部队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一刻。 当敌人重重围追堵截时,韩伟带领少数战士突围,最后在逃生时跌落悬崖,侥幸生还。不过,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给韩伟留下了深深的心理创伤,也让他未曾停止寻找那些牺牲战友的遗骨。 战后,韩伟被叛徒出卖,最终被捕并关押在南昌监狱。尽管面临敌人的严酷审讯和劝降,韩伟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干部身份,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 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暂时合作,韩伟最终被释放,送往延安。在延安,他接受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培训,并在抗日战场上屡建战功。 尽管屡次战斗中建立了显赫战功,但韩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背负的历史责任,那就是为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争取应得的尊严与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韩伟并未因自己获得的军衔而自满。尽管在1955年,他因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担任过正军级职务而被评为少将,但毛泽东主席却认为,这不仅仅是对韩伟个人功绩的认可,更是对红34师所有牺牲战士的荣誉。 于是,毛泽东亲自指示,将韩伟的军衔从少将提升为中将。这一决定不仅是对韩伟的褒奖,更是对那段历史中无数英烈精神的最高致敬。 韩伟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代领”者的责任。 1963年,他重返湘江,亲自寻找烈士遗骨,并为红34师的十几位烈士立碑。他还整理出《红34师烈士名录》,并在晚年将自己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陪伴那些为革命献身的战友。 韩伟的子女,尤其是他的儿子韩京京,也继承了父亲的志向,继续寻找战场遗址并为无名烈士立碑,确保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会被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