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岳飞:一个优秀员工是怎么被系统优化掉的】想象一下,你手下有十万精兵,打仗时连对

【岳飞:一个优秀员工是怎么被系统优化掉的】想象一下,你手下有十万精兵,打仗时连对手都喊“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业务骨干,怎么就突然被老板和HR联手“优化”掉了呢? 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里说得很明白:这事儿真不能全怪秦桧。真正的原因,得从宋朝这个“公司”的“底层操作系统”说起。公元960年,赵匡胤搞了“陈桥兵变”,自己当了老板。他回头一想:我这位置不就是武将造反得来的吗?这不行,得改改“公司制度”。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有了“以文驭武”的顶层设计。这个制度的核心就一条:绝不能让武将掌握太大权力。这不是自废武功吗?是,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确实是个理性的选择——五代十国,武将造反可就像部门经理带着团队集体跳槽一样频繁。到了北宋中期,这套制度已经成了“政治正确”。名将狄青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欧阳修们就要弹劾他,理由竟然是“武臣掌国机密,而为军士所喜,深恐非国家之福”。“为军士所喜”居然成了罪名。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文官集团眼里,你能力强不是最重要的,听话才是第一位的。靖康之耻后,南宋这个“创业公司”差点倒闭。老板赵构被竞争对手追着打,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能打仗的销售总监啊!于是岳飞、韩世忠这些“业务骨干”就脱颖而出了。特别是岳飞,带着他的军事品牌“岳家军”,硬是把快要破产的公司给救活了。但问题来了,“祖宗家法”还在。老板用你,是因为现在没人可用;可你要是真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老板赵构晚上还睡得着吗?岳飞显然没想明白这个道理。还提了个口号叫“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仅触怒了主张议和的秦桧,直接让赵构陷入我去哪的权力焦虑。他还去作“立太子”这种事。在宋朝的职场规则里,这就好比一个分公司经理去插手总公司的接班人计划,这不是越权是什么?岳飞精准踩中了三个“职场雷区”。第一,挑战公司的战略方向。老板说要“议和止损”,你非要“扩大市场份额”,还到处说老板的战略是错误的。这在任何公司都是大忌。第二,团队凝聚力太强。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都愿意为他卖命。这本是好事,但在老板看来,这已经不是“公司资产”,成了“岳家军”了。第三,插手老板的家事。建议立太子这件事,彻底触犯了“武将不得干政”的底线。结果就是1142年的除夕夜,岳飞在风波亭被“优化”掉了。很多人以为岳飞是秦桧害的,但你想过没有:如果赵构不想杀岳飞,秦桧敢动手吗?真相是:当岳飞的存在威胁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时,系统会自动启动“清除机制”。赵构需要借岳飞的死告诉所有人:“祖宗家法”不容挑战;秦桧需要借岳飞的死巩固自己的地位;文官集团需要借岳飞的死重申“武不干政”的原则。从系统角度看,这甚至是种“理性选择”——牺牲一个员工,保全整个公司。岳飞的悲剧告诉我们:在任何系统里生存,你都要先理解这个系统的运行逻辑。这不是要你放弃理想、同流合污,而是要明白:改变系统的前提,是先在系统里活下来;推动进步的关键,是理解规则的边界。今天的我们,虽然不会面临岳飞那样的生死抉择,但每个人都在与“制度”互动:职场规则、社会规范、国家法律。理解制度的逻辑,尊重规则的边界,同时保持内心的操守,这或许是岳飞之死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800多年过去了,岳飞的故事还在被反复提起。不是因为他是“完美英雄”,而是因为他的悲剧,永远在提醒我们:好的系统,让能人尽情发挥;坏的系统,会让好人寸步难行。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共同搭建一个,能让每一个认真做事的人,都能安心奋斗的好系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