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刘邦何时动了杀韩信的念头?应该是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围杀项羽,他没有任何表情

刘邦何时动了杀韩信的念头?应该是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围杀项羽,他没有任何表情,项羽自刎后,韩信都没有一丝喜悦,仿佛理应如此,这一点让刘邦很震惊,也感到害怕。 韩信被擒押往长乐宫的那天,刘邦站在殿外的台阶上,望着远处被押送的人影,心里又浮起多年前的那个念头。垓下之战结束时,韩信的冷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说不上来的危机。 在那之后,韩信被封王,但权柄却在一步步被抽空。刘邦表面上仍称他为“大将军”,实则安排了更多人接手兵权。韩信似乎看得很清楚,不过没有反抗,只是把所有安排都收下。汉朝建国后,他在长安住得很安静,像是在等待一个结果。 垓下那夜。楚军被四面围困,将士的喊声持续了很久。刘邦站在高台上,看着战局一点点变化。楚军屡次突围未果,项羽向乌江方向移动,已经是无路可走。 刘邦记得,他曾让人传话给韩信:“楚军若有变,就地追击。”话刚说出口,他便看到韩信立在山坡侧,远望战场。他的神态平稳,那种冷静让刘邦心里升起一丝不安。 韩信的布阵极为周密。他把埋伏全部隐藏在楚军退却必经的要道,又借地形拉开层层包围,使楚军始终无法稳住阵脚。刘邦在高处看得分明,能体会到这套战术的严密结构,完全不是临时设计的。那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方案,严丝合缝。 等到项羽退至乌江边,他身边已经只剩下极少的追随者。刘邦看到他在江边停下,再无法继续前行。他知道这位曾让天下强者都感到畏惧的对手走到了尽头。片刻后,项羽以自裁的方式结束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 刘邦还未来得及下令庆贺,注意力已经被韩信吸引过去。韩信仍坐在马上,望着江边。那种沉静让刘邦难以判断他心里在想什么,这一点极不安稳。按道理,这一战改变天下局势,韩信应该有明显反应,可他却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道算式。 刘邦走过去时,韩信却主动开口:“楚军已尽,可对各地发文安抚。”语气平平,没有半点激动。刘邦点头,却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场景。他突然意识到韩信的能力远超所有人想象,若某天真正想掌控天下,他具备足够的资本。 垓下之战开打前,韩信的兵力已经达到北方最大规模。他先后平魏、破赵、定代、降齐,势力范围一度横跨大半个北方。刘邦对他既依赖又忌惮,尤其在荥阳被围那段时间,他对北方战局十分焦躁,而韩信当时提出晋封之事,让刘邦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年轻的大将,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扩张话语权。 天下再无项羽,韩信便成了他心中需要重新衡量的对象。那句“天下已无对手”,停留在刘邦耳边很久。他知道韩信说的是局势,却又隐隐觉得其中另有含义。 刘邦往后的每一步,都带着垓下那天的影子。等到天下安定,他终于决定收回韩信的全部军权。 韩信从寒门出身,以军功一举改变局势。他的经历证明了他有极强的判断力与野心。正因为他能做到这些,刘邦才会在垓下之战后不断压制他。这场合作与猜忌并存的关系,从那时起便注定难以善终。

评论列表

卯金刀
卯金刀 3
2025-11-16 12:36
你说的有些晚,从韩信逼死郦食其开始萌芽,灭齐后不给齐王就不出兵时,刘邦就觉得将来难以控制韩信,他早晚会起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