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度总理莫迪即将踏入会场的前夜,一场出乎意料的外交交锋正在悄然酝酿。不到20天前,印度刚刚在与巴基斯坦的“5·7空战”中遭遇惨败——三架价值2.4亿美元的阵风战机被击落,印度空军颜面尽失。
可就在全国上下情绪激愤之时,莫迪却一反常态,主动提出与中国领导人会面。这一幕,是否预示着印度对华战略的大转向?那场空战之后,莫迪为何选择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印巴冲突的关键点爆发于5月7日清晨,印度空军三架“阵风”战机飞越边境,企图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然而,战机尚未锁定目标,就遭遇早已埋伏的巴方歼-10C战斗机拦截。三枚红外导弹精准命中目标,连带着印度空军的自信在瞬间坠毁。这场6:0的战术碾压,不只是一次军事失败,更是对印度军备体系的当头棒喝。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在记者会上直言:“若非克制,可击落十架。”这一番话,成为印度媒体口中的“耻辱语录”,也让莫迪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一边是军队颜面尽失,一边是国内民族主义高涨,莫迪必须给出回应。
可就在外界普遍猜测印度将以退出金砖“报复”中国之际,《德干先驱报》爆出猛料:印度正在与中方磋商在金砖峰会期间举行领导人会晤。这条消息瞬间打破了“退群”传言的可信度,也让那些鼓吹“对华强硬”的舆论阵地陷入尴尬。
如果说莫迪此举令人意外,那他与中方的接触也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4年10月喀山金砖峰会期间,莫迪就曾在非正式晚宴上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这一罕见的外交手势,被外界解读为中印关系破冰的象征。
那次会晤虽短,却达成了边境管控、多边协作、战略互信、机制沟通四项关键共识。而今,印度政府正是借助这次“试探性破冰”作为缓冲,在军事挫败后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选项。
印度的转向不仅反映在金砖事务上,也体现在对上合组织的态度上。此前,印度多次在上合组织会议上缺席或模糊表态,甚至拒绝在联合声明中支持中方立场。
可在今年5月的中印副外长级会谈后,印度突然宣布“全力支持”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印度对华政策的“真诚投子”。而天津上合组织峰会,很可能成为莫迪访华的下一站。
莫迪并非第一次在压力中“低头”。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冷漠对待,他早在美大选前就选择与中方修复关系,为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施压提前布好缓冲。
事实证明,莫迪这步棋走对了。特朗普上台后,毫不留情地对印度加征关税,甚至提出出售三亿美元一架的F-35战机,对印度的“美梦”泼了一盆冷水。
更令印度尴尬的是,美国推动苹果等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土,重挫了“印度制造”的雄心。印度辛苦搭建的制造业平台,眼看着被抽空了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