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15 日,英国内政部宣布启动现代史上最大规模庇护政策改革,取消有劳动能力却拒绝工作、存在违法行为的寻求庇护者的住房与每周津贴等法定援助,将资源优先投向对社会有贡献的群体。 此次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英国日益严峻的非法移民危机与庇护体系困境。2025 年以来,超 3.6 万名非法移民乘小船抵英创历史新高,3.2 万名寻求庇护者被临时安置在酒店,日均耗费数百万英镑纳税人资金,引发民众广泛抗议。同时,10.6 万件庇护申请积压,上诉平均等待时长达 53 周,失败申请者长期滞留,形成资源浪费与社会不满的恶性循环,工党政府收紧援助,本质是对 “失控边境” 与 “不堪重负的公共服务” 的回应。 但政策调整的核心驱动力是政党竞争压力。右翼民粹政党英国改革党以反移民为核心主张,支持率持续攀升,对工党构成直接威胁。此前工党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引发争议,此次改革是 “向右转” 的妥协 —— 从延长永居申请年限到收紧家属来英条件,再到如今削减援助,一系列举措均旨在抢夺中间选民、遏制改革党声势,展现 “强硬治移民” 姿态,难免带有应急色彩。 改革暗藏多重争议与执行难题。“有工作能力却不工作” 界定标准模糊,可能误伤真正需要庇护的弱势群体,违背英国庇护传统;非法移民偷渡的核心动因是生存危机,福利削减未必能有效遏制,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矛盾;更关键的是,改革未解决审批效率低下这一核心症结,仅靠削减福利无法根治系统压力。 深层来看,此次改革折射出英国脱欧后移民治理的结构性困境。脱欧后失去欧盟共同移民政策支撑,英国既要应对非法移民冲击,又需平衡劳动力缺口;既想安抚民众对资源挤占的焦虑,又不愿放弃移民经济价值。工党政府的 “选择性福利” 思路,易陷入 “既无法彻底封堵非法移民,又损害庇护制度人道底色” 的两难。 这场 “史上最大规模改革” 终究是政治博弈下的权宜之计。唯有推进审批流程优化、执法效率提升等制度性改革,在严控非法移民与保障人道底线间找到平衡,正视移民多元价值,才能真正破解困局,而非陷入 “收紧 — 反弹 — 再调整” 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