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京朝阳区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智能化

转自:中国环境网

2024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为依据,营造了生态环境数智应用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建立分区管控应用平台,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服务模式转型

朝阳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共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融合创新的要求,结合区域实际,以建设项目选址研判、环评审批等高频服务场景为突破口,以需求为导向,以“数据驱动、智能引领、服务集成”为原则,研发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智应用平台,将分区管控的制度要求系统内化为平台运行的逻辑基础。

平台通过梳理整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空间布局约束等管控要求,将其转化为可执行、可判断、可推送的智能规则,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务模式转型。例如,在项目前期选址阶段,系统可自动比对项目意向地块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智能研判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并在10分钟内生成包含污染防治、风险管控等内容的预评价报告,有效规避项目前期决策风险,提升服务精准度。

通过将分区管控的制度要求融入服务全流程,朝阳区不仅保障了制度的刚性落地,更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能与效果,形成了“以管促服、管服融合”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为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经验”。

探索跨界数据共享路径,化跨界壁垒为共管共服

朝阳区生态环境局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智应用平台建设为契机,率先破题,深度整合生态环境、规划自然资源、园林绿化、发展改革、交通等10余个部门的数万条级数据资源,涵盖要素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境敏感区等多维度信息,构建了动态更新、标准统一的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

平台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与可执行的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的困境,实现了经济社会数据与生态环境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应用。如优先保护单元生态功能维护、环境质量监测、土地类型、信访投诉、检查执法,以及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数据,系统围绕各类型数据特征开展了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的矢量化处理,将数据打上时间和空间两个信息标签,大幅增加了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这一数据基座的夯实,使得平台在服务项目选址、环评审批、智能会商等环节时,能够进行多维度、全景式的综合分析,为管理决策和服务输出提供了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

对于企业和群众而言,最直接的获得感来自于“少跑腿、快办事”。平台通过数据协同,提供了在线成果查询、项目选址环境准入智能研判、环评智能审核、智能会商、智能AI助手等多项线上服务,将原先需要企业分头对接多个部门、多次提交材料查证的流程,以及审核意见排队等候、线上或线下咨询等事项,优化为“一平台受理、一键式研判、一体化出件”的“不见面”服务模式。申请主体为厘清部门间的复杂管理边界、数据口径的往返奔波有效减少,因信息获取渠道不同导致的重复劳动和前期投入浪费也明显降低,大幅提升了办事体验和满意度,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了跨部门“共管共服”新格局的形成。

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助力,人机协同多维服务提质增效

在筑牢数据根基的基础上,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程序化开发深度协同,打造了集“智能查询、智能研判、智能审核、智能会商、智能问答”于一体的多维服务能力体系,显著提升了环境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和政务服务效率。

平台深度融合了DeepSeek、通义千问等主流AI大模型,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与定制化的行业知识库,构建了多个专用智能体。在智能查询与研判方面,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便捷查询,系统基于空间地理信息与多源数据,对项目选址进行智能论证与环境预评价,快速生成专业报告。在智能审核环节,平台依托训练的行业审批规则模型,构建了涵盖法规合规性、推理逻辑性、数据合理性、文本一致性等4个专项的AI审核模型,可对环评文件进行一键智能预审,识别潜在问题,审批效率提升超80%,辅助审批人员提质增效的效果明显。在智能会商方面,平台支持基于“多规合一”、街区控规等场景的线上协同会商,为复杂项目决策提供在线即时技术支持。在智能服务层面,平台打造的7×24小时AI智能问答助手,能够秒级响应公众及企业咨询,日均处理咨询超500条,弥补了传统咨询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

这些智能服务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将工作人员从大量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通过人机协同,提升了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决策的精准性,为朝阳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满足多平台多场景需求,在便捷转换中优化营商环境

为最大化发挥数智应用平台的效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在打造功能强大的电脑端平台的同时,积极推进移动端服务的开发与应用,构建了“双端协同、无缝衔接”的政务服务新载体。

电脑端平台作为核心业务处理中枢,承载了全量的数据管理、智能研判、辅助审核、智能会商等复杂计算功能,面向管理人员,提供了专业、深度、一站式的综合管理服务环境。同步推出的移动端应用,则更加注重便捷性和即时性,用户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平台,享受项目政策法规浏览、智能问答等轻量化服务。这种“电脑端办大事、移动端办小事”的服务模式,有效延伸了政务服务的触角,打破了办公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多平台的服务布局,极大丰富了服务供给方式,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无论是企业人员在项目现场进行快速查询,还是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政策咨询,都能获得高效、流畅的服务体验。这一举措是朝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通过技术赋能和服务创新,进一步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营造了更加便捷、透明、高效的智慧数字政务环境。

下一步,朝阳区将坚持“以用促建、建用并举”,持续拓展数智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平台功能迭代升级,有序推出各项便捷高效服务,构建环境管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向“环评全行业智能审查”“行政许可联动”“排污许可智能审核”等更广泛的协同管理场景延伸,探索将数智化应用融入排污许可等更多业务领域,实现生态环境全链条、全要素的智慧监管与服务。持续深化AI大模型与专业业务的融合,为环境形势研判和宏观决策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