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6 日教育部发布赴日留学预警,两天前外交部已发出 “避免前往日本” 的旅行警告。短时间内两大部委密集发声,释放出异常强烈的安全信号,背后是日本治安恶化、中日民间氛围趋紧、右翼势力抬头的多重现实,绝非单纯安全提示。 此次预警的核心触发点,是日本社会治安系统性恶化与华人针对性风险升级。曾的 “治安神话” 如今不堪一击:2024 年日本刑法犯罪总数超 73 万件,连续三年上升,恶性犯罪、无差别袭击案件分别激增 8.7% 和 37%,76.6% 的日本民众感知治安下滑。更严峻的是,“特流” 团伙等针对华人的精准犯罪爆发式增长,2024 年钓鱼诈骗受害金额超 500 亿日元,AI 技术滥用导致跨国破案率不足 5%。这一现象源于日本社会结构性矛盾:零工经济催生超百万 “社会孤立者”,右翼势力又煽动排外情绪,将华人推向风险前沿。 双重预警更回应了中日关系的深层变化。日本政治右倾化明显,军国主义复活苗头显现:首相高市早苗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将 “台湾有事” 与日本 “存亡危机事态” 挂钩;右翼势力推动修宪强军、篡改教科书,反华舆论持续发酵。这种政治氛围传导至民间,让华人在日面临的隐性歧视与安全风险同步上升。 从政策价值来看,预警是对 31 万在日留学群体安全权益的底线守护,也是国家层面的风险管控。“谨慎规划” 的表述既为民众提供权威决策参考,向日本传递 “中国公民权益不容损害” 的信号,又保留自主选择权,尽显政策克制与责任担当。 对有意赴日留学者而言,需理性评估多重风险:除治安问题,还需正视历史认知分歧、右翼情绪蔓延带来的歧视风险,以及中日关系波动对留学政策的影响。必要时可转向其他安全环境更优的教育目的地。 两大部委密集预警,是对日本显性治安危机与深层政治隐患的集中警示。日本若放任右翼抬头、忽视社会治理,终将损害对外交流根基;民众理性权衡风险与收益,才是对自身权益的负责。唯有日本正视历史、保障外籍公民安全,两国民间交流才有望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