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韩国军方正式提议与朝鲜举行军事会谈,聚焦非军事区军事分界线基准线设定问题,这是李在明政府执政以来首次提出朝韩军事对话,为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释放出缓和信号。 李在明上台后,对朝政策明显转向务实,不仅停止并拆除了边境反朝扩音广播,还在光复节讲话中明确表示尊重朝鲜体制、无意进行敌对行为,主张分阶段恢复《9・19 军事协议》。而近期朝韩边境摩擦升级,10 月底曾发生军事分界线附近警告射击事件,双方各执一词,凸显军事沟通的迫切性,这成为韩方提议会谈的直接诱因。 但会谈能否成行仍存多重变数。此前李在明政府多次释放和解信号,却遭到朝鲜的明确拒绝。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曾直言 “朝韩关系完全脱离同族概念”,指责韩方一边搞韩美联合军演,一边假意示好,称其 “欺骗性柔和攻势” 无法改变对抗本质。这种信任赤字是会谈推进的最大障碍。 更复杂的是,韩国的对朝缓和与对美同盟存在内在张力。李在明政府一边提议与朝对话,一边仍与美国举行 “乙支自由之盾” 等联合军演,这种 “软硬兼施” 的策略让朝鲜难以信服。而韩国近期向美国寻求核动力燃料供应等军事诉求,也可能加剧半岛安全困境,给朝韩对话增添阻力。 此次军事会谈提议,是韩国试图以具体议题突破僵局的尝试,聚焦非军事区基准线设定等实操问题,避开了核问题等敏感分歧,体现了务实性。但要打破僵局,关键在于韩方能否平衡对美关系与对朝缓和,以持续、一致的行动重建互信。 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离不开对话沟通,但信任的重建非一日之功。韩国的提议为局势降温提供了契机,若朝鲜能回应积极,或将开启朝韩关系的破冰之旅;若僵局持续,半岛紧张态势可能进一步升级。未来走向,既取决于双方的政治决断,也受制于地区安全格局的复杂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