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法国总统府证实乌克兰将购买 100 架 “阵风” 战机,这让俄乌战场的武器对抗再升级。对乌克兰来说,这是获得的最先进西方战机之一;对法国而言,既是军售大单,也暗藏着自身的战略盘算。 “阵风” 战机确实有不少过人之处。作为双发动机的多用途战机,它能飞 1000 多公里,最多可携带 9.5 吨弹药,不管是空战还是打击地面目标都能胜任,安全性和耐用性也经过了实战检验。而且法国不光卖战机,还会提供维修、训练等配套支持,之前已经在法国基地给乌克兰飞行员开了专项训练课,这些学员有一定飞行基础,上手会相对快些。 乌克兰之所以急着买这款战机,核心是想提升空中打击能力。现在前线对抗胶着,俄军的后方补给线、防空系统都是乌军想打击的目标,“阵风” 的载弹量和航程刚好能满足这种需求。加上之前乌克兰还和瑞典签了采购 “鹰狮” 战机的协议,算下来要组建一支 250 架规模的现代化空军,就是想靠先进装备缩小和俄军的差距。 但这笔军售背后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钱的事儿,乌克兰现在外债都 1620 亿美元了,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法国之所以愿意卖,其实是想通过信贷支持促成交易,而且还希望欧盟对乌的 1400 亿欧元贷款里,有一部分能定向用来买欧盟武器,相当于让乌克兰用贷款买单,法国军工企业赚订单。 更关键的是,战机能不能真正改变战局还不好说。“阵风” 没有真正的隐身能力,面对俄军严密的防空网,想发挥作用并不容易。而且 100 架战机的交付需要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到位,等形成战斗力还要经过长期训练,短期内很难给前线带来实质性改变。 另外,这事儿也反映出西方对乌援助的复杂心态。法国一边担心对乌贷款收不回,一边想通过军售弥补可能的损失;乌克兰则只能靠抵押农田、稀土等自然资源换取军事支持。看似双赢的交易,其实都藏着各自的算计。 100 架 “阵风” 战机确实能提升乌克兰的军事潜力,但改变不了俄乌冲突的基本态势。战局走向最终还是要看双方的综合实力、后勤保障和谈判意愿,光靠一两款先进武器,很难打破目前的僵局。而这场军售背后的利益博弈,也让原本就复杂的俄乌冲突,多了更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