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讯(记者娄丽双)11月17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93公里,超额完成750公里的年度目标任务;“十四五”以来累计建设改造6263.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1526.5公里,建设规模和总量均位居全省首位,为城乡融合发展筑牢交通根基。
绿色发展绘就生态底色。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塞罕坝精神发祥地。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紧紧围绕“三区两城”发展定位,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落实生态选线,积极推广就地冷再生、厂拌热再生技术,因地制宜加强绿化美化,“十四五”期间打造绿色公路776公里。
创新发展破解建设难题。承德是山区大市,八山一水一分田,我市交通部门不断加强探索研究,强化要素保障。“十四五”以来,先后推行“田路分家”、农村公路与防火道统筹规划设计等模式,破解用地瓶颈问题23个;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等解决配套资金筹集问题57个,有效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承德先后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11个,获评全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29条、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4条。
共享发展惠及万千群众。聚焦“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目标,持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截至目前,全市202个具备条件的乡镇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有2456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282个2000人以上村有272个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96.5%,10167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提前完成交通运输部提出的“新三通”目标。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运得出”到“运得畅”,承德市农村公路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安全发展筑牢通行屏障。承德山高壑深,临水临崖多,地形地貌复杂,交通部门着眼于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持续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5年来,承德市共完成安防工程1010.7公里、精细化提升工程896公里,改造漫水桥、过水路面238处,改造存量危桥90座,实现危桥改造“动态清零”。承德市获批“提升农村公路防灾减灾体系韧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乡道石横线获评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首批“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
融合发展激活振兴动能。我市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模式,加快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带动沿线种植养殖、清洁能源、文旅康养等产业蓬勃发展,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比如,隆化县“七家—茅荆坝片区”,今年获批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推动片区产业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将农村公路建设与文旅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推动“交通线”向“风景线”“产业线”转型。
展望未来,我市交通部门将锚定“十五五”发展目标,全面开展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计划明年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力争“十五五”建设改造4000公里,加快构建具有承德特色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贡献承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