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主场以110-127不敌太阳的比分定格在场中央,杨瀚森的技术统计栏里躺着这样一行数据:出战13分08秒,7投4中,9分5篮板3助攻1盖帽,正负值+2。在球队输掉17分的比赛中,他是少数几个在场时球队赢分的开拓者球员。就在几天前,杨瀚森还在G联赛中挣扎。他在撕裂之城混音队的首秀上半场,正负值一度跌至-25,让不少观察者捏了把冷汗。那是11月15日,混音队对阵山谷太阳队的比赛,杨瀚森上半场像“刚进新班的转学生,紧张得找不着北”。转折点发生在下半场。混音队教练做出关键调整——将杨瀚森置于战术核心位置。他从充耳不闻的转学生变身班级小班长,带领队友轰出24分大逆转,最终将个人正负值从-25提升至0。这意味着当他在场时,混音队净胜对手25分。次战南湾湖人,杨瀚森进一步证明了自己。全场砍下21分9篮板3助攻3盖帽,关键时刻更是连中两记三分球,展示了他的射程潜力。G联赛的两场数据定格在场均14.5分11篮板3.5助攻1抢断2盖帽——这为他赢得了重返开拓者的召唤。
当开拓者官方在11月18日宣布召回杨瀚森时,很少有人预料到他能在当晚对阵太阳的比赛中立即有所贡献。然而,斯普利特教练给了他机会,而杨瀚森抓住了它。13分08秒的出场时间内,他交出的不仅仅是基础数据。一次助攻体现了他作为策应中锋的视野,一次盖帽显示了他的防守威慑,更重要的是,全队最高的+2正负值在惨败中格外醒目。杨瀚森的G联赛经历显然为他提供了适应NBA节奏的跳板。从G联盟到NBA,他延续了自己的全面技术特点,在有限时间内展现了多元贡献。
纵观杨瀚森在G联赛和本场NBA比赛的表现,一幅清晰的技术图谱徐徐展开。他的篮球智商和传球能力是中锋位置上的稀缺品。在G联赛首战中,他送出了4次助攻;回归NBA首秀,他又在13分钟内送出3次助攻。混音队主帅赫尔斯库评价道:“在G联赛的不断淬炼中,瀚森也展现出了他的全面性和他攻防两端的可能性。”篮板和防守端,他同样表现不俗。G联赛首战的13个篮板,其中7个是进攻篮板,展示了出色的卡位和篮板嗅觉。本场比赛的5个篮板,也体现了类似的效率。投射稳定性仍是需要加强的环节。本场比赛他三分2投0中,延续了G联赛首战2投0中的外线手感。虽然第二场G联赛三分5投2中,但整体投射机制和连续性还需打磨。最大的挑战来自体能和节奏适应。G联赛上半场的挣扎,正是体能分配与比赛节奏不适应的体现。在NBA这一更为激烈的舞台上,这一问题可能被放大。
混音队主帅赫尔斯库曾指出:“当他把这些细节都做好了之后,将有机会回到NBA常规赛的赛场,去发挥更大的潜能和能量。”这一预言在召回当日即成为现实。杨瀚森的后续安排原本是“看情况再决定”,但随着他在NBA首秀的表现,他的未来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接下来开拓者将面对公牛、勇士和雷霆,杨瀚森有望继续获得机会证明自己。回想G联赛次战赛后,杨瀚森谈及自己关键时刻的两记三分:“就是感觉追上来了,然后就有机会赢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求胜欲,或许正是开拓者看中的隐形资产。从青岛到撕裂之城,从发展联盟到NBA舞台,杨瀚森面前的道路漫长且阻。但至少在这个夜晚,9分5板3助1帽的数据,以及那句“杨瀚开森”的背后,是一位中国新星在NBA土壤中初步扎根的证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