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青岛日报封面版 | 书写中欧合作“青岛新篇”——写在2025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召开之际

青岛日报2025年10月20日封面版1

青岛日报2025年10月20日封面版2

新一轮国际关系和贸易格局正加快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亦加速演进。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们都在思考:如何在巨大而未知的挑战面前,用前瞻布局与实践智慧开拓创新,更好地把握新机遇、链接新可能。

11月20日,2025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如约而至,这样的时代命题或将寻得更多有价值的答案。

这是第七次相逢——

自2019年中欧企业家峰会走出欧洲,走进青岛,每一次论坛议题设置,都经过对前行方向的再确认,对正确发展观念的再重申。

这一次意义尤为不同——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节点。

7月24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其中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三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这段跨越山海、秉持“和而不同”智慧的关系,不仅绘就了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积累了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共识与互信。

着眼双方经贸合作更加光明的未来,中欧企业家们更加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强化担当,以对市场的深刻理解,把握发展的确定性方向,寻找确定性机遇,汇聚确定性力量。

身处新的历史方位,这场中欧企业家们在青岛的脑力激荡,更显时代高光。

此次青岛论坛以“智联欧亚·质创未来”为主题,紧扣时下热点,围绕推动中欧产业间深度对接与协同创新,聚焦智能制造、绿色技术、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中外企业家们将坦诚交流切磋,并着力促成实质性进展,让“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的时代强音,在黄海之滨奏响激昂乐章。

于青岛而言,这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城市,也会在彼此近距离的观察之下,展现出最为独特的魅力,成为欧洲企业家感知中国开放大势、寻求中国机遇的战略之选。

战略契合,携手奔跑

回望中欧建交50年的征程,从冷战阴霾下的“破冰握手”,到全球化浪潮中的“携手奔跑”,双方用行动诠释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深刻内涵。

这是中欧贸易跨越式增长的50年。双方贸易额建交初期仅为24亿美元,2024年飙升至7858亿美元,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亮眼数据背后,是双方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共同体的携手并进。截至2024年末,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3000家,覆盖欧盟27个成员国,雇用外方员工超26万人,即便面临欧洲市场宏观经济压力与复杂营商环境,在欧中企仍展现出强劲韧性。

这是中欧合作领域持续拓展的50年。从最初的货物贸易往来,到如今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新兴领域的协同发力,中欧合作的内涵不断丰富。欧洲通过《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和“地平线欧洲”计划,投入巨资推动绿色与数字双重转型;中国则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在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加速布局。中欧之间,战略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不断增多。

这也是青岛与欧洲“双向奔赴”的50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与欧洲的合作日益加深。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引入德国利勃海尔先进冰箱生产技术。当第一台“琴岛-利勃海尔”冰箱下线时,青岛与欧洲的产业合作便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2024年,青岛与欧洲贸易额达1826.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0.1%;截至目前,欧洲在青累计投资项目1732个,实际使用外资64.1亿美元,仅今年前三季度,欧洲在青岛投资新设企业就达81家;在“投资青岛”的企业中,既有马士基、阿斯利康、雀巢、阿特拉斯·科普柯等欧洲巨头“在中国,为全球”,也有德国倍世BWT、德国代傲、意大利戴博等企业,为产业强链补链积极融入青岛“发展链”。与此同时,青岛企业也将欧洲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站。2024年,青岛对欧洲备案投资项目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25亿美元。此外,青岛已与欧洲27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在经贸、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交流互动。

50年的相互成就,为下一段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欧合作正蓄积新的动能,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双向合作,互利共赢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成果是前进的底气。在中欧合作的宏大叙事中,青岛与欧洲企业的“互动细节”充满了温度与力量。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压舱石”,与青岛的合作堪称“典范”。截至2025年9月,德国在青投资项目达430个,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青岛对德贸易额119.6亿元,同比增长23.4%。从“首次落户”到“深度扎根”,诸多德国企业持续书写着对青岛的“信任答卷”。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首个生态合作示范项目,在这里,辛北尔康普“三次增资”的故事传为佳话。2014年,这家德国机械设备制造“隐形冠军”成为在园区落户的首家德资企业。11年来,企业与青岛的蓬勃发展同频:从一期项目投产,到二期、三期扩建,再到2025年签约四期项目——聚焦激光切割机等高端装备研发,专门服务中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产业;去年,辛北尔康普还在青成立贸易公司,把“青岛基地”打造成辐射中国市场的“桥头堡”。“青岛基地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和独立的工程设计能力,并与德国总部保持紧密协同。当德国工程精神与中国创新活力结合,就能创造非凡成果。”辛北尔康普集团服务业务首席执行官施泰凡·维辛的话,道出了众多在青德企的心声。

代傲电子的“青岛速度”同样令人惊叹。2022年,代傲集团斥资4000万美元在中德生态园落地工厂;2023年7月实现投产,当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2024年,产值翻倍至1亿元;今年以来,代傲集团控制事业部全球运营总裁、董事DirkFricke曾多次带队到访青岛,据披露,2025年,代傲(青岛)计划新增第5条SMD生产线,全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亿元。

不仅是辛北尔康普、代傲电子,不断在青扩大建设规模已成为多家德国企业共同的选择。两个月前,安迈铝业集团第四次增资扩产,在华新生产基地奠基,可精准匹配特种陶瓷、半导体、消费电子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增长领域需求。

在青岛,德企“新面孔”还在不断涌现。仅最近3个月,德奥特雷达科技、泰加德科技、慧龙欧德国际会展、韦思化工等6家德语区企业相继签约落户中德生态园;大陆集团在原有亚太区研发基地基础上,升级建设“亚太区技术研发中心”,把最前沿的汽车电子技术带到青岛。如今的中德生态园,已累计引进德资(含德语区)企业69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家”。

不只德国,欧洲其他国家企业也在青岛“大展拳脚”,从“单点投资”到“全链合作”,用一个个标杆项目诠释着合作无界。

英国阿斯利康“三次加码投资青岛”,是对青岛建设“中国康湾”的高度认可。2023年,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区签约呼吸药物生产项目,投资4.5亿美元;此后在2023年8月、2024年8月,企业两次增资累计3亿美元;2025年,在第八届进博会上,企业第三次增资1.36亿美元,新增一条灌装生产线,专门生产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明星产品。短短3年,总投资额从4.5亿美元增至8.86亿美元,近乎翻倍。这串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青岛高新区“24小时预审通道”里始终亮着的灯光,是“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下环环相扣的默契,更是服务团队“一对一”跟进,为企业精准化解400余项难题的坚守。在阿斯利康总部管理层眼中,项目建设的“青岛速度”,是一种说到做到的“中国效率”,让阿斯利康的信心从最初的“选择”逐渐沉淀为后来的“笃定”,连续增资正是对这份信任的有力回应。

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的“灯塔工厂”,则是青岛智能制造实力的最佳代言。其青岛制造基地真空技术业务项目凭借“全流程智能化”“能耗最优”等优势,被评为“智能工厂灯塔项目”,这一成功模式,将在集团真空技术业务领域内进行全球推广。

当越来越多欧洲企业“走进青岛”,以“在中国,为全球”为目标谋布局拓市场,青岛企业也纷纷“落子欧洲”,为全球产业链布局寻找重要门户。

青岛品牌企业是欧洲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海信、海尔、青岛啤酒、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等,在欧洲不断拓展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从产品出口转向本地化运营,成为中欧产业合作的“青岛榜样”。以海信为例,其“欧洲理想”不断延展,从早期的市场渗透演变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增长极。在许多欧洲客户眼里,海信不仅是一个中国家电品牌,还是欧洲影响力赛事顶级赞助商,连续三届出现在欧洲杯赛场,在清晰呈现每一个进球瞬间的同时,也让全球看到“中国智造”的实力。海信还先后赞助巴黎圣日耳曼、皇家马德里、国际米兰等欧洲知名足球俱乐部,以对体育精神的情感共鸣,强化海信品牌的世界方位。如今,海信在欧洲拥有近1万名员工,建立了6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通过27个销售单元覆盖全欧洲市场,2024年欧洲市场营收突破20亿欧元,成为欧洲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品牌之一。

更多的合作潜力藏在中小企业高质量“出海”中。9月22日至27日,青岛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代表团赴德国、瑞士考察,精准服务企业出海需求、帮助企业对接海外市场。其间,赛轮、众地阳光、新协航、鸿裕吉轨交、登科建工等企业,深入德瑞8家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青岛市企业联合会与德奥创新联盟、上莱茵三国都会区企业协会、瑞士索洛图恩州农业企业和农场主协会三家商协会签订协议。这些协会覆盖了生命科学、高端制造、农产品等关键领域,在当地有重要影响力,为青岛企业未来批量对接欧洲优质资源搭建起制度化、常态化的“蓝色通道”。

开放之城,诚意满怀

中欧合作的“时光长卷”里,每一次青岛论坛都是一个重要的闪耀时刻。

自2019年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永久落户青岛,六届青岛论坛累计吸引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位政商学界高层次嘉宾参与,对青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外优质资源汇聚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青岛声音”,也由此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和音。

当前,地缘政治、政策博弈与产业链重塑交织,中欧关系进入全新坐标系。如何将半个世纪积累的互信转化为未来增长动力,成为中欧企业家的共同关切。

2025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以“智联欧亚,质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中欧建交50周年带来的新机遇,设置主论坛与两场平行分论坛。关键议题设置,兼顾了“全球共鸣”与“中国所需”,以中欧企业家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发现合作机遇,达成认知共识,为动荡变化的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聚焦中欧新质生产力与国企转型,探讨欧洲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如何与中国国企的规模优势、市场资源相结合,共同培育新增长点;

聚焦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以工业4.0与“中国智造”的对接路径,分享标杆案例,推动生产线、供应链与数据链的智能化协同;

聚焦ESG与蓝色经济,超越传统环保话题,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可持续供应链、海洋碳汇等新兴领域,共同开拓负责任的蓝色市场;

聚焦总部经济与城市发展新动能,解析如何利用双方总部企业的集聚效应,驱动城市在产业升级、人才吸引与国际化方面的能级跃升……

一系列前瞻性思考,将在2025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上掀起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

于青岛而言,这些思想的火花、这些企业家的判断都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从2019年起,放大论坛的“溢出效应”,让思想的交流转化为更为切合的合作,就成为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目标。

青岛深知,要吸引更多企业“留下来、发展好”,既需要“硬核”的产业基础,更需要“柔软”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此,青岛拿出“最大诚意”,从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到场景开放……全方位为中欧双方进一步合作“铺路搭桥”。

产业始终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力量。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岛正加快构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化工等“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明确了新型显示技术、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人形机器人等40个重点赛道。今年,青岛成功获批国家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重点在现代海洋、绿色金融、文化影视、医疗健康、电信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寻求突破,这些先行先试举措一经落地,将会为青岛与欧洲服务业领域深化合作提供新场景、新空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阳光雨露”。近年来,青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为外商投资企业营造“可预期”发展环境,多次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13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中国海运口岸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测评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青岛不断细化对外资企业服务的“颗粒度”。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持“非禁即入”。还创新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为外商投资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比如,帮助德国安德烈斯蒂尔进入政府采购名录、扩大市场份额;帮助德枫丹对接发改部门、三峡集团、中电建等央企国企,协助其参与青岛市海上风电项目;帮助圣戈班安全玻璃对接极石汽车,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帮助贝卡尔特对接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国信集团等本地企业,扩大产品应用场景等。青岛以诚心诚意打动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利润再投资,让更多的产能、产线和更丰富的产品布局青岛。

开源与开放协作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国企掌握的庞大内部需求、应用场景和公共事业资源,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宝贵的应用市场和信用背书。主动开放这些应用场景,将为欧洲企业提供一个清晰、可预期的中国市场入口,为参与青岛发展拿到“前排入场券”。近两年来,青岛国资国企已分三批开放123个场景,覆盖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当地方资源与市场主体的专业能力深度融合,“国企搭建平台、多方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生态将更具活力。

独行快,众行远。2025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不仅是一次“经贸交流”,更是一次“信心传递”;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行动集结”。

此刻,盛会大幕已启。这场跨越山海的“相聚”,将许下携手未来的“约定”,为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注入更多确定性的“青岛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刘兰星王奕宁)

2025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议程

主办:

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外企业家联合会

承办:

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

青岛市高质量招商引资指挥部办公室

青岛市商务局

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时间:11月20日

地点:青岛海天大酒店

09:05-09:25主办方致辞

09:25-09:45嘉宾致辞

09:45-10:40主旨发言

10:40-11:10市商务局代表青岛市作招商对接、上合示范区管委作招商对接、市南区政府作招商对接

11:10-12:00

主题对话:智竞全球:AI革命下的国家战略与产业投资

14:00-15:30

分论坛一:企业社会责任与ESG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论坛

14:00-15:30

分论坛二:中外企业面对面—安全筑基、AI领航,助力青岛企业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