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浪漫的梦想,为什么放在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身上,就变成了一种“原罪”呢?有人说,俞老师都这个年纪了,还折腾什么?有人说,企业家就应该埋头工作,游山玩水就是“忘本”。 但我想说,奋斗的终点,难道不正是为了拥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吗? 俞老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从一间小平房打造了一个教育帝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甚至在企业转型期面临了近乎灭顶的打击。他带领新东方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成功跨界转型,保住了无数员工的饭碗。这样一位创业者,他创造的财富和价值,早已超越了个人范畴。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那么,在他这个年纪,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去实现一个探索世界、挑战自我的梦想——去看看南极的冰川与极地,去感受大自然的壮阔与生命的渺小——这何错之有呢?这非但不是“忘本”,恰恰是对生命本身最大的尊重,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生动的践行。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成功者就必须是苦行僧,必须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但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鼓励人们在创造价值之余,也能享受生活,充盈内心。南极之行,不是懈怠,更像是一次精神的充电和视野的开拓。我相信,这样的经历所带来的感悟与思考,最终会反哺到他的事业和团队管理中,成为一种更深厚的力量。 与其用键盘去审判一份个人的梦想,我们不如多一份理解和包容。俞敏洪老师不仅是企业家,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权利追求精神世界丰盈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