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近期的两条公告,再次将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诚财险”)推向公众视野。
根据公告信息,11月20日,该公司第四大股东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公路集团”)所持有的4.45%股权已拆分两笔启动司法拍卖,起拍价合计2.904亿元;而仅仅一周之后的11月27日,第九大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力帆控股”)持有的2.45%股权也将挂牌转让,起拍价为1.6亿元。
从过往情况来看,这两场股权拍卖或难改流拍的惯性——自2018年以来,这家总部位于重庆的财产保险公司,其股权挂牌转让已逐渐成为常态,但多数时候都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局面,接盘方始终难寻。

股东“出逃潮”密集上演
近段时间,安诚财险的股东退出意愿尤为集中。
时间线回溯至10月13日,公司第五大股东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重庆产权交易网挂牌,拟转让所持全部5.1521%的股权,转让底价为3.64亿元。加之重庆公路集团与重庆力帆控股的股权处置安排,短短一个多月内,已有三家主要股东相继释放出“离场信号”。

事实上,安诚财险股权转让遇冷并非近期才出现的现象。
梳理公开信息可见,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泰豪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通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昔日股东,此前均曾尝试转让手中持有的安诚财险股权,但最终大多以无人问津告终。
以重庆通盛实业为例,其在2018年11月首次公开挂牌转让安诚财险1500万股股权;五年后的2023年11月,该公司再次挂牌转让925万股,转让底价1110万元,依旧未能促成交易。2021年,泰豪集团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出清所持的1.5亿股安诚财险股份,作价2.7亿元,最终同样遭遇市场冷遇。截至目前,上述挂牌转让的股权均尚未找到合适的接盘方。
股东密集“用脚投票”的背后,或许与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关。安诚财险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共有19位股东,总股本为40.76亿股。其中,9位股东的股权存在质押或冻结情形,合计质押股权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达30.44%,这一状况可能会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一定影响。

业绩疲软+管理层动荡
从行业普遍认知来看,经营业绩表现或许是驱动股东做出退出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
2017年,安诚财险曾提出“351、515”战略目标,规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保费收入超50亿元、资产规模达100亿元,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保费收入超100亿元、净利润达5亿元。
不过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公司与这一目标存在明显差距。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安诚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从38.17亿元逐步增长至48.38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净利润表现相对疲软,分别为0.09亿元、0.41亿元、0.27亿元、0.31亿元和0.24亿元,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车险业务的持续承压,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作为安诚财险的核心业务板块,车险保费收入长期占据总保费的半数以上,但承保端亏损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至2024年,公司机动车辆保险(含交强险)承保亏损分别为2.93亿元、2.89亿元、0.86亿元、0.69亿元和1.04亿元,五年累计亏损超8.4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安诚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2.50亿元,净利润0.11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04.31%,高于100%的承保盈亏平衡点,意味着当期承保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从偿付能力来看,公司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335.25%,处于较为充足的水平。
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的近期变动也受到市场关注。
今年1月,安诚财险原董事长周平因到龄退休离任;3月,时任总经理周炯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已退休的周平随后复出担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直至9月底,公司才召开干部大会,宣布袁卫任公司党委书记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此时董事长职位已空缺约8个月。管理层的阶段性不稳定,可能会对公司战略的连续性推进产生一定影响,也容易让投资者对其经营前景持谨慎态度。
对于安诚财险而言,如何改善经营基本面、稳定股东预期、破解股权交易困局,仍是其未来需要重点应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