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岸这风向,真是变得比翻书还快。 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突然就扔出来一个新词儿,叫“一国两区”。 嘿,您猜怎么着?他直接说不要“一国两制”了。 这一下子可好,岛内炸了锅,外媒也把镜头全怼过来了。 说实话,这“一国两区”听着就比“一国两制”少一个字,可里头的门道,那可深了去了。 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是从台湾自己那套法律体系里抠出来的词儿。 说白了,就是把大陆和台湾都叫“地区”,听着像那么回事儿,没跳出“一个中国”的框。 但高明在哪呢?它巧妙地绕开了那个让岛内一些人听了就头疼的“高度自治”。 我觉得吧,这就是个精心设计的折中方案,两边都想不得罪。 国民党这时候把这个玩意儿拿出来,那绝对是深思熟虑过的,老江湖了。 一方面,得跟民进党那帮搞“台独”的划清界限,显得我们才是想好好交流的。 另一方面,也是在放气球,试探一下岛内老百姓的反应。 看看在不接受“一国两制”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找到条新路子接着聊统一。 而且您发现没,这事儿不是党主席朱立伦亲自说的,是副主席萧旭岑出来讲的。 这叫什么?这叫“策略性发言”。 说得难听点,就是个探路的先锋队。 风向不对,立马就能缩回来,说这是副主席个人意见,不代表党。 要是反应不错,那朱立伦再出来站台,顺理成章。 这套玩法,在岛内政坛,那都是常规操作了。 其实这“一国两区”也不算啥全新概念,我瞅着就跟当年的“九二共识”差不多。 以前讲“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现在换个马甲叫“两区”,内核区别不大,就是包装得更时髦了。 国民党这步棋,就是想在两岸之间抢点主动权,别老是被动挨打。 不过话说回来,这话说得再好听,大陆这边点头才行啊。 大陆提了这么多年的“一国两制”,你台湾突然换个说法,就想让人家点头,哪有那么容易? 大陆的回应,那叫一个有水平。 国台办的表态,既重申了“九二共识”,又说欢迎交流对话。 听着都是标准话,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说出来,那就是态度。 说白了,就是没直接把门关死。 只要你不搞“台独”,愿意聊,那咱们就可以坐下来喝杯茶,听听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其实也说明,大陆现在处理台湾问题,那思路活络多了。 不像以前可能就是硬刚,现在更讲究“拉一批,打一批”。 谁愿意谈,谁愿意交流,就跟谁走近。 毕竟现在这国际形势,靠对话争取人心,比天天喊打喊杀管用多了。 这就给了国民党一个机会。 但这个机会,它是有条件的。 那个条件,就是“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底线,红线中的红线,碰都不能碰。 只要这个立场不动摇,别的都好商量。 大陆这态度,我觉得吧,挺务实的。 既守住了原则,也展现了灵活性。 而国民党的“一国两区”,正好就踩在这个点儿上。 所以外界就开始猜了,朱立伦或者郑丽文他们,是不是准备要来大陆了? 要是真能成行,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这可不是来串个门、握个手那么简单。 这是带着新想法,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新路子。 但这趟路,肯定不好走。 在台湾,得面对深蓝的期待,还得安抚中间选民的疑虑。 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政治生涯都得受影响。 在大陆这边,你也得拿出干货来。 光嘴上说“一国两区”不是拖延战术,得拿出个路线图,让人家看到你的诚意。 大陆欢迎交流,但更看重行动。 光说不练,假把式,谁也不会给你面子。 而且,这趟要是来了,谈的肯定不只是政治。 经济议题才是重头戏。 大陆游客啥时候能再去台湾?台湾的农渔产品啥时候能顺畅地卖过来? 这些才是跟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才是能真正让岛内民众感受到交流好处的东西。 郑丽文要是能把这事儿谈出点眉目,那比空谈一百年统一都管用。 但她心里也清楚,国民党现在在岛内的处境,那叫一个艰难。 党内意见不统一,民调也是上上下下。 想靠一次访问就扭转乾坤,太难了。 可话说回来,要是真能借这个机会打开局面,那她自己的政治地位,国民党的未来,可能就都不一样了。 统一这事儿,怎么谈,关键就看谁敢先迈出第一步。 这次“一国两区”的提法,看着像是一次试探,搞不好就是统一议题的一个新起点。 过去这么多年,两岸老是在方式和节奏上卡着。 现在国民党主动提了个新说法,就算不一定马上能成,至少也把讨论的门给打开了。 大陆的回应也表明了态度:统一是大方向,但具体怎么走,可以谈。 这就给台湾这边留出了空间。 关键就看,谁愿意在不踩底线的前提下,拿出点有建设性的东西。 国民党这次,算是先走了一步。 不管成不成,我觉得吧,总比谁都不吭声,让问题在那儿烂着强。 统一这条路,终究是要走的。 走得快还是慢,用什么方式走,就看谁先愿意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大陆这边的绿灯,已经亮了。 接下来,就看国民党怎么走了。 这一步要是走稳了,那可就真有点意思了。 台湾两岸关系 台湾省党派 台湾政治 两岸融合发展 海峽两岸关系 台湾行政区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