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身强体壮,根本不用怕。”这种观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在体检时,不少年轻人会主动放弃血压、血脂等与脑血管相关的检查项目,觉得这些都是“爸妈辈该关心的事”。但近年来,医院神经内科的诊室里,越来越多20-40岁的年轻人因突发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被紧急送医,最终确诊为脑卒中,更令人惋惜的是,部分患者因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终身残疾。
据光明网(2025年)报道显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4年青年卒中(18-45岁)占比4.7%,较2020年的4.1%明显上升;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数据也提及45周岁以下患者占比接近5%且呈年轻化趋势。安徽省卫健委(2025年)则指出,国内青年卒中(25-45岁)占所有卒中的13.44%,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45岁以下年轻人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的速度快速上升,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已从十年前的5%升至如今的15%。曾经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正悄悄将魔爪伸向年轻群体。神经内科医生指出,年轻人脑卒中的发作看似突然,实则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与潜在健康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些被忽视的作息、饮食和行为习惯,正是一步步推开脑卒中大门的“隐形推手”。
长期熬夜,让脑血管在“连轴转”中不堪重负,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夜间血压居高不下且波动剧烈,反复冲击脑血管壁造成内皮损伤。受损血管会引发凝血反应,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脱落即可堵塞脑血管引发卒中。年轻人对熬夜耐受度高,常无明显预警,出现症状时血管损伤已严重。
高油高糖饮食,为血管埋下“定时炸弹”。“95后”女孩小吴酷爱奶茶炸鸡,体检时甘油三酯严重超标、空腹血糖接近阈值却毫不在意,半年后因突发剧烈头痛被诊断为出血性脑卒中。年轻人偏爱的“重口味”食物,会让脂质和糖分堆积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让血管变得脆弱易破。
这类食物中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会转化为脂质堆积血管壁形成斑块,高糖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损伤血管弹性。斑块增大易致血管狭窄,血压升高则可能引发破裂,年轻人血管病变进展更快,病情往往更凶险,致残率更高。
久坐不动的“静态生活”,让血液循环陷入“停滞危机”。人体血液循环依赖肌肉收缩辅助,久坐使腿部肌肉放松,静脉血回流骤缓易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脑血管便会引发卒中。据中日友好医院等机构的临床研究指出,缺乏运动(久坐核心特征)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而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是卒中重要诱因。《Stroke》《JAMA》等国际期刊的队列研究也明确“久坐时长与卒中风险呈正相关”。
吸烟饮酒的“双重刺激”,直接“腐蚀”脑血管壁。25岁的小李有5年烟龄,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吸烟,每天至少抽1包,工作后还常和朋友聚餐喝酒,每次都要喝到尽兴。一次酒后,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说话含糊不清,右侧肢体无法正常活动,送医后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医生表示,他的脑血管壁已出现明显损伤,且伴有多处粥样硬化斑块,这与长期吸烟饮酒密切相关。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直接刺激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同时尼古丁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酒精则会通过另一种方式伤害血管:大量饮酒会加速心率、扩张血管,使血压出现剧烈波动,诱发脑血管痉挛;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脂质代谢,使血脂升高,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轻人吸烟饮酒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长期精神高压,让血管在“紧绷”中加速老化。29岁的市场策划刘女士,因行业竞争激烈,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项目冲刺期更是每天焦虑失眠,只能靠大量饮用咖啡提神。某天她在开会汇报工作时,突然眼前发黑、言语卡顿,右手无法握住笔,紧急送医后检查发现,她的脑血管已出现轻微堵塞,属于脑卒中前兆。
除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一些年轻人自身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也会增加脑卒中风险,却常常被忽视。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年轻人,若不按时服药控制病情,会比健康人群早10-15年面临脑卒中威胁;还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也可能成为年轻人脑卒中的“隐形导火索”。此外,长期口服避孕药、频繁使用减肥药等行为,也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或血液凝血功能,间接增加脑卒中风险。
年轻人并非脑卒中“绝缘体”,但该病可防可控。预防需从细节做起:保证7-8小时睡眠,23点前入睡;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多吃蔬果与全谷物,控制食盐摄入;每坐1小时活动5分钟,每周坚持3次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通过合理方式释放压力。
同时,年轻人应重视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或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建议每月用电子血压计监测1-2次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若出现突发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要立即拨打120,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及时就医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残风险。
“年轻”从来不是忽视健康的借口,脑血管的损伤一旦形成,往往难以逆转。脑卒中的年轻化趋势,为每一位年轻人敲响了健康警钟。从现在开始调整生活习惯,主动关注脑血管健康,才能让脑卒中远离自己,守住未来的健康与活力。(定安县人民医院李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