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庆高新区法院审结一起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一件价值1.55万元的“泰迪熊”风格高档大衣,经洗衣店干洗后却严重缩水变形沦为“擀毡熊”……

2024年10月,消费者闻某通过代购渠道花费1.55万元购入一件高档“泰迪熊”大衣。同年12月,因大衣不慎沾染污秽,闻某联系当地一家干洗店进行清洁处理,双方约定洗涤全程录制视频,闻某当场支付干洗费240元。该干洗店吧台显著位置贴有“温馨提示”,标注价值2000元以上的贵重物品及奢侈品需由消费者主动告知,否则物品损坏干洗店概不负责。

然而,当闻某来干洗店取衣服时却遭遇“晴天霹雳”,原本蓬松的“泰迪熊”大衣不仅擀毡现象严重,厚度明显缩水变薄,衣物颜色也愈发暗淡,整体外观反而显得更脏。面对衣物损坏问题,干洗店老板章某虽同意免费重洗并向闻某发送了洗涤视频,但大衣的擀毡问题并未得到改善。
为弥补失误,章某又自行花费800元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大衣进行修复,不料修复后衣物又出现袖子变形变瘦、缩水及掉毛等新问题。多次沟通后,双方就责任认定及赔偿金额仍无法达成一致,闻某遂将干洗店诉至法院。

庭审中,干洗店提出多项抗辩理由:一是涉案大衣通过代购渠道购买,非官方门店正品,其真实价值存疑;二是干洗店洗涤流程合规,不应承担衣物损坏责任。尽管双方均认可大衣存在缩水事实,但因均无法找到合适的评估机构,对衣物是否为正品、修复所需费用及当前剩余价值进行专业评定,导致案件一度陷入鉴定困境。
关键时刻,闻某找到了购买平台与中检浙江公司联合出具的第三方权威验货报告,明确指出涉案大衣的技术信息、工艺特征及服装标签均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标准,消除了衣物的正品争议。同时,闻某还出示了得物、天猫、唯品会等主流电商平台同款大衣售价截图,截图显示同款衣物售价分别为30000元、31500元、24375元,均高于其1.55万元的实际购买价,佐证了衣物的市场价值。
法院经审理认定,闻某与干洗店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服务合同关系,干洗店主动提出重洗并委托第三方修复的行为,已构成对自身洗涤造成衣物损坏事实的认可。针对鉴定难题,参照《黑龙江省洗染业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办法》第十一条中“一年以内折旧20%”的规定,结合衣物款式特性、市场报价情况、实际折旧程度及清洗的必要性等综合因素,最终作出一审判决:干洗店赔偿闻某衣物损失12400元、干洗费240元及储值卡余额170元,受损大衣归干洗店所有。

消费者在清洗高价衣物时,应选择正规商家,并主动告知衣物价值,询问是否有保价服务、发生损毁如何处理,留存好衣物相关凭证。
为避免产生纠纷,干洗店经营者应尽到说明提示义务,让消费者了解洗涤风险、明晰理赔规则,将理赔条款写入服务合同。同时,干洗店在不具备高档衣物洗涤能力时,也应告知消费者无法提供服务,避免发生高额赔付的情况。
供稿:高新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