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说真的,中国要是真和日本动起手来,我一点都不担心中国打败日本的实力,我担心的是,

说真的,中国要是真和日本动起手来,我一点都不担心中国打败日本的实力,我担心的是,到最后中国又发善心,谈什么“人道主义”,而不给出致命一击。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哪天中日真擦枪走火,我真不怕中国打不赢,日本那点军力,摆在台面上就是个“富贵型纸老虎”。 真让我心里打鼓的,是中国到最后又心一软,结果该清算的不清算,该问责的不问责,留下一堆隐患,几十年后又来一茬。历史教训还不够深? 东京审判走一半就停了,结果日本右翼一代接一代,骨头里那股子军国主义的劲儿,至今还没散干净。 1946年,东京审判拉开大幕。整整三年,11国法官参与,中国法官梅汝璈在庭上据理力争,主张重判主战分子。但最后结果怎么样? 127名甲级战犯嫌疑人,真正被绞刑的只有7人。像岸信介、重光葵,非但没被彻底追责,反而成了战后日本政坛的“回锅肉”,一个当了首相,一个当了外相。 最讽刺的是,裕仁天皇居然毫发无损。按理说,他是战争的象征,是军国主义的旗帜,结果美国为了稳住日本局势,让他当了太上皇。 这一“点到为止”的清算,直接导致日本没把二战当回事。他们不是被彻底打服了,是被“讲理”讲软了。 202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新教科书,居然连“侵略”都不说了,改成“大东亚战争”。 同一年九一八纪念日前后,日本右翼团体在东京街头公开唱军歌,举战旗,口号喊得震天响。岸田文雄春季大祭时还献上祭品,经济再生大臣更是直接参拜靖国神社,里头可是供着东条英机这号人物。 说白了,他们不觉得自己错了。 再看日本现在的防卫预算,2025财年直接飙到8.7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五百多亿。这笔钱买战斧巡航导弹、造新型护卫舰、建卫星侦察系统,搞得比谁都热火朝天。 嘴上说是“防御性国防”,可你要真信了,那你就太单纯了。 更离谱的是,战后中国明明对日本够仁至义尽。当年毛主席拍板,放弃战争赔款;1972年建交时,《中日联合声明》里明确表示,中方搁置对历史争议的追责,愿意翻篇重新开始。 可日本给的回应是钓鱼岛争端、右翼政客否认历史、政要屡次参拜靖国神社。 那些战俘,战后在中国接受教育、医疗、再就业指导,很多人都感激涕零。可他们的后代,却成了极右翼的支持者。 这说明“人道主义”得分人用。对认错悔过的人讲人道,那是仁义。 “致命一击”,不是说拿核弹平城市,也不是要血洗平民,而是要从思想根源上铲除军国主义的土壤。 比如,强制修正教科书,让他们的下一代知道什么叫历史真相;比如,对现任右翼政客中有战犯后代背景的,进行国际问责;再比如,限制其攻击性武器的开发和部署,让日本的军力只能防守,不能主动出击。 这些手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解决”。打一仗容易,打一仗之后还能让对方彻底服气,才是真功夫。 可现实中,我们往往是赢了仗,输了后手。对手没被彻底瓦解,反而借着“受害者”身份洗白,反咬一口。 中国今天怕日本吗?不怕。无论是军费、科技、海空实力,还是国民士气,中国都碾压日本。可打赢一场战争,不等于赢下一段历史。 再看美国现在的态度也很微妙。2025年的特朗普政府一边口头支持东亚和平,一边却持续向日本出售进攻性武器。 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最近的听证会上甚至说,“日本的战略能力,是维护印太稳定的重要组成”。 美国这套“双重标准”,一面说和平,一面卖枪,早就不是新闻。但关键是,我们不能再像上世纪那样,指望别人替我们做决定。自己要有方向,要有底线。 日本的问题,不在于它有没有军力,而在于它有没有反省。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必须让它明白,历史不是游戏,战争不是回合制。 战争的目的,从来不是炫耀武力,而是终结威胁。真正的和平,不靠“讲理”换来,而是靠让对方明白,再动一次,就不是输赢问题,而是生死存亡。 说到底,善意是给懂得珍惜的人,不是给死心塌地要复仇的人。中国的温和不该被误解成软弱,更不能被拿去当成别人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