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你买了吗?寒潮遇羽绒涨价潮,谨防低价藏猫腻? 寒潮席卷全国,羽绒服却成了“涨价刺客”。记者走访青岛羽绒批发市场发现,今年羽绒价格疯涨近3倍,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穿不起”。 行业人士透露,羽绒供给短缺是涨价核心推手。受养殖规模收缩影响,羽绒原料量价齐升。一件成人短款羽绒服需消耗约100只鸭子的绒,叠加新国标实施后的品质要求,正规厂家出厂价已逼近千元。 今年10月实施的羽绒新国标,将“绒子含量”列为核心指标,倒逼行业提质。但市场乱象仍未根除,电商平台上百元“羽绒服”暗藏玄机:用飞丝(碎绒丝)填充、充绒量不足50克,靠轻薄面料伪装保暖,实则保暖性大打折扣。业内提醒,低价羽绒服若有刺鼻异味,大概率是库存积压的陈年绒,存在安全隐患。 面对涨价与乱象,消费者选购时需擦亮眼睛:优先看绒子含量(≥80%更保暖)、充绒量标注,避开“超低价+无检测报告”的产品。这个冬天,保暖不能靠“智商税”,选对正规渠道的优质羽绒服,才是抵御寒潮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