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直接掀了桌,27国不许用华为,“5G之战爆发”,先拿德国开刀。事情甩出来那一刻,欧洲内部自己都愣了。说是安全风险,说了好几年,始终拿不出证据。结果一声令下,全变成要强制执行。 2025年11月这事儿闹得挺大,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亨娜·维尔库宁直接推动把以前的建议变成硬性法规,要求所有成员国逐步把华为和中兴的部件从5G网络里清出去。彭博社报道得清楚,这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认真在研究怎么强制执行。以前2020年出的5G安全工具箱只是推荐,大家可以慢慢来,现在不一样了,要动真格。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懵,欧洲内部自己都愣住了。喊安全风险喊了好几年,检查来检查去也没挖出后门或者间谍证据,现在突然就下死命令了?这力度大得让人怀疑,布鲁塞尔到底是自己想这么干,还是后面有人在使劲推。巧就巧在,欧盟刚放话,德国那边动作就特别快,像提前排练好似的。 德国这回当了急先锋。内政部长南希·费泽尔直接跟三大运营商签协议,2026年底前核心网必须清干净中国部件,2029年底无线接入网也得换掉。德国电信、沃达丰、电话尼卡这些巨头,华为设备占了他们网络近六成,这得拆多少万个基站,砸多少钱进去,大家心里都有数。运营商私下算账,替换成本几十亿欧元起步,还不包括信号中断带来的收入损失。 欧洲其他国家呢?到现在为止,也就十来个国家真用了法律手段限制或者禁了华为中兴,大部分还在拖。瑞典、拉脱维亚这些早早就下狠手了,德国之前一直强调技术中立,说不能让政治干扰商业。现在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边拆设备,一边还派人到中国谈汽车、新能源合作,这操作看得人直摇头。 说白了,欧洲喊不脱钩喊得响,可一到关键技术就往外推中国企业。嘴上说市场开放,行动上处处设障。电动车加关税谈得磕磕绊绊,稀土供应不敢真断,新能源合作也割不开。产业链缠得死死的,想单方面拆哪有那么容易。德国自己也清楚,拆得越彻底,账单越难看,网络升级速度越倒退。 中方态度一直很稳。外交层面讲得明白,合作可以谈,但得平等对等。你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同时又把中国企业往外赶,这账算不过去。中国市场对诺基亚、爱立信照样敞开大门,没搞区别对待。想两头好处都占,那不可能。该推进的项目继续推,不配合的也不多给台阶。外交从来就是对等原则,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德国有些动作也挺耐人寻味。外长本来要访华,临上飞机突然说行程调整,这谁信是巧合。拆设备拆得欢,还想顺顺利利来谈合作?逻辑上说不通。德国企业比政府看得更清楚,中德经济互相依赖,汽车卖到中国那么多品牌,拆5G设备真能换来安全感?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政治表态,实际代价自己扛。 欧盟内部现在也乱套。有的国家执行得慢吞吞,运营商算成本算得头疼。布鲁塞尔急了,说不执行就暴露整个欧盟的风险。可真要全员强制,钱从哪出?诺基亚和爱立信替代品贵不说,性能和升级速度也跟不上。欧洲5G覆盖本来就落后美国和中国,再这么折腾,差距只会更大。 这事儿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多了。欧洲长期回避一个现实:到底想跟中国怎么相处?口口声声战略自主,可一到关键时刻就跟着美国节奏走。安全可以理解,技术竞争也正常,但不能拿没证据的怀疑当理由强行拆设备。那样只会把正常合作推到尴尬境地,把信任彻底搞崩。 中国这边没关门,也没情绪化。诺基亚爱立信在中国运营得好好的,市场欢迎所有符合规则的企业。意思很明确:讲公平就一起玩,不讲公平就对等回应。欧洲如果真一刀切,最后吃苦头的还是自己消费者,网速慢了,资费贵了,到时候民众第一个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