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11月21日,对于恒顺实小的王春杰老师而言,是生命中意义非凡的一天。当天下午,他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启程前往南京。5天后,这名“90后”教育工作者将接受外周血采集。如果一切顺利,从他血液中采集的造血干细胞会用于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届时,他也将成为京口教育系统近十年来的第三位捐献者。
这场“生命之约”,源自多年前的一次无私奉献。2020年7月,王春杰参加了京口区教育局举办的献血活动。献血结束后,王春杰得知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他人点亮了生命的希望。“这份敬佩与感动在我心中激荡,我立即向他咨询如何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21日上午召开的镇江市第1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欢送会上,王春杰讲述了自己的公益奉献之旅。他说,2021年6月血样入库后,自己便期待着能和同学一样,有一天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
今年9月15日,从电话中得知初配成功,王春杰先是愣了一会儿,随即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涌上心头——深埋心底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实现的机会!
但很快,“捐献期间班里的孩子们怎么办”“体检通过不了如何是好”的担忧笼罩在他心头。忐忑等待中,王春杰完成了体检,并向学校领导吐露自己的担心。校方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全力支持,随后而来的“指标均合格”的医院体检通知,更是让他连日来的所有顾虑瞬间烟消云散。
“生命因奉献而更加厚重,爱心因传递而更有力量。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王春杰说,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用小小的善举汇聚成大大的温暖,为更多困境中的家庭带去希望。
据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自2003年市红十字会和团市委联合开展造血干细胞采集和宣传工作以来,镇江造血干细胞采集渠道不断拓宽,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在常住人口数少的情况下实现全省第四家捐献数破百例,捐献数按人口比居全省前列。但中华骨髓库现有志愿者数量相较于庞大的患者群体来说,仍显不足,加上配型相合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低,很多患者尚未等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就抱憾离世。对此,市红十字会和捐献者都呼吁,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让更多生命之花尽情绽放。(侯沁怡记者杨泠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