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政府拟放行英伟达 H200 芯片对华出口,是中美关系缓和的直观信号,却难掩

特朗普政府拟放行英伟达 H200 芯片对华出口,是中美关系缓和的直观信号,却难掩科技领域 “利益权衡与战略博弈并存” 的本质。 这一政策转向,核心是多方利益交织后的务实选择。一方面,中美釜山贸易与科技战停战协议的达成,为技术贸易松绑扫清了外交障碍,延续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四十余年 “务实合作” 的底色;另一方面,英伟达的现实困境倒逼其持续游说 —— 自 2022 年美国芯片管制生效后,这家企业在华市场份额从近乎垄断骤降至零,仅 2024 年就因出口受限减记 55 亿美元相关费用,中国区超百亿美元营收缺口亟待填补。而美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过度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芯片自主研发进程,这种 “反效果” 让其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对双方而言,短期确实是双赢选项:英伟达有望重拾中国市场,中国 AI 企业则能快速填补高端算力缺口,缓解当前研发压力。 但乐观之余,更需警惕多重不确定性。美国国内以鲁比奥为代表的强硬派始终将高端芯片视为 “国家安全红线”,此前便曾成功阻挠 H20 芯片出口放宽,如今面对性能更强的 H200,反对声浪只会更激烈;国会层面,新立法正推进 “30 个月内禁止高性能 AI 芯片对华出口” 的严苛条款,叠加《芯片和科学法案》的 “护栏规则” 约束,政策反复风险不容忽视。更关键的是,白宫与商务部至今未正式回应,而过往芯片出口许可证审批的模糊性与冗长性,进一步放大了落地变数。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这一松动并未改变全球科技领域 “自主可控” 的长期趋势。从历史来看,中美科技合作虽有叶酸革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成功案例,但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从未停歇。即便 H200 顺利来华,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步伐不会停滞 —— 字节跳动等企业已将 60% 的芯片订单投向国产供应商,便是鲜明例证;而美国通过《芯片法案》限制企业对华技术输出、在科技合作协定中排除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目标,也未因短期松动而改变。 H200 出口松动是中美科技博弈中的 “阶段性妥协”,而非 “根本性转向”。市场需理性看待短期机遇,不必过度乐观;企业更需坚守自主创新底线 ——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摆脱 “卡脖子” 风险,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真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