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动了!”,10月19日报道夫妻俩去接三岁儿子幼儿园放学,儿子看见爸妈后立马就将书包放地上,夫妻俩还以为儿子受委屈了,没想到儿子竟然从里面掏出一只袜子![黑线] 三岁男孩放学时的一个小举动,让父母心里暖流涌动。 那天下午,孩子的父母照常去幼儿园接他,小男孩一见到爸爸妈妈,立刻放下小书包,埋头翻找起来,他掏出来的,竟是一只卷成一团的袜子,爸爸愣了一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仔细一看,孩子脚上只穿着一只袜子,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只卷起的袜子里,居然裹着一个金黄的脆皮鸡腿,孩子眼睛亮晶晶地指着鸡腿,努力向父母说明这是幼儿园下午发的点心,他特意留了下来。 爸爸刚取出鸡腿,孩子就急切地转向妈妈,小手不断指向她,妈妈瞬间明白了孩子的意思,笑着接过还带着余温的鸡腿,轻轻咬了一口,然后温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剩下的部分,爸爸和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吃完了。 因为一个藏在袜子里的鸡腿而变得格外温馨,三岁孩童的心里,已经装下了对父母最纯粹的爱,而父母的回应,也让孩子懂得了分享的快乐。 幸福的定义有时很简单,一个舍不得吃的鸡腿,一双毫不犹豫接过食物的手,一家人围在一起时眼角眉梢的笑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片段,比千言万语更能传递家庭的温暖。 脸上藏不住的笑,这种带着烟火气的小温暖。 “这孩子心眼真好使,三岁娃能有这份心,说明家长平时肯定也是懂得分享和感恩的人,家教是装不出来的。” “我关注点可能有点清奇,这鸡腿居然没凉,看来袜子保温效果不错啊,开个玩笑,重点是这一家人都不嫌弃,这份接纳对孩子太重要了。” “这就是养娃的成就感吧,什么成绩奖状都比不上这一刻,知道孩子心里装着你,啥都值了。” “父母的做法是点睛之笔,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和嫌弃,开心地接过来吃了,这个动作给孩子的鼓励和肯定,胜过一万句‘你真棒’。” 您认为,孩子这种“有好东西先想着父母”的分享意识,是天生更多,还是后天家庭的熏陶更重要呢?您在生活中有哪些培养孩子分享精神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