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来自印度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

来自印度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办旅游签,不再只限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四个地点。 五年等待,中国游客终于等来了印度签证的“全面放开”,但这扇重新打开的门似乎比以往更加沉重。存款证明从五年前的1万元人民币飙升至10万元,还需冻结三个月,外加无犯罪证明公证这座大山。那个说走就走的电子签时代依然没有回归,游客必须亲自奔赴北上广提交材料。印度使馆的门槛抬得这么高,与其说是热情拥抱,不如说是一次谨慎的试探。 冰冷的数字揭示着中印民间交往的断崖式下跌。2019年,二十万中国公民获得赴印签证,而近年这个数字惨跌至不足两千,跌幅高达99%。直航中断的五年里,绕道第三国让旅行时间和成本分别暴增300%和40%。这道人为设置的鸿沟,不仅隔开了两国百姓,更深深刺痛了相互理解的可能。 印度此刻的“转身”,藏着耐人寻味的战略算计。美印经贸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关于印巴冲突的言论让新德里难堪。东方大国则成了印度摆脱孤立、对冲风险的一步棋。更现实的是经济需求,尽管喊着“对华脱钩”,印度电子制造和电动汽车产业依然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和中间产品。签证的松动,本质上是国家利益驱动下的必然选择。 印度旅行社负责人维克拉姆·拉纳直言不讳:复杂的流程正在把中国游客推向其他目的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连尼泊尔、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这些邻国也都走在了印度前面。印度旅游业要重启中国市场,光开门远远不够,它需要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 中国游客对服务体验极为挑剔。他们希望酒店能提供一碗热粥而非只有咖喱,景点标识需要有清晰的中文注解,导游最好能讲一口流利汉语。阿格拉红堡前的安全保障能否让人安心?这些都是印度旅游业面临的实际考题。有旅行社负责人指出,初期重返印度的中国游客体验可能参差不齐,高端定制游客人会感受明显改善,而自由行游客可能仍面临诸多挑战。 希望的信号也在闪烁。东方航空上海至德里航线首航客座率高达95%,靛蓝航空已开通广州至德里每日直达航班。这些航线不仅是天空中的桥梁,更是民间情感复苏的血管。印度驻华大使馆账号下,印度网友留下“欢迎中国游客”的温暖评论,这些微光值得被看见、被珍惜。 然而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电工程,仍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信任鸿沟。习惯扮演“上游水霸”角色的印度,以己度人地担忧起中国的截流。这种深刻的“恐华症”不消除,签证放开带来的暖意可能随时被边境问题、水资源争端等冷风吹散。中印关系的改善,不能只靠签证这一根独木桥。 印度全面恢复旅游签证像是推开了民间交往的一扇窗,但窗口那边还有银行流水、无犯罪证明、面签流程的重重帘幕。真正的相通不在于签证纸的厚度,而在于心灵距离的缩短。当印度能自信地展示泰姬陵的日出而非筑起金融壁垒,当中国游客可以自在漫步孟买街头而无安全之忧,那才是两个文明古国该有的相处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