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诗意眉山何以“处处东坡”丨市州观察

四川在线记者底伊乐

“没想到能在家门口看到登上过华盛顿、纽约艺术舞台的精品剧目。”近日,“95后”眉山设计师张辰在眉山会展中心看过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后,忍不住感慨:“那种文化与血脉的同频共振,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首次在眉山出演。(受访者供图)

这部在海内外演出37场、吸引超6万余人次观看的精品力作,近期首次回到东坡故里演出,为集中在11月开展的“东坡文化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让东坡文化以最亲切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周浩表示。从2022年首办至今,“东坡文化月”已走过四个年头。从形式到内涵的改变,正让千年文脉“润物无声”,为城市持续注入发展内生动力。

更强触达

从“轮流坐庄”到“持续深耕”

眉山与东坡文化的联结由来已久。此前,眉山作为十八个东坡遗址遗迹地城市之一,以“东坡文化节”的形式“轮流坐庄”举办相关活动。

但眉山并不满足于办“节”。2022年眉山率先确立“东坡文化月”,从“周期性参与”转变为“持续性深耕”,让东坡文化在东坡故里拥有了稳定的长期展示窗口。

从首届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千里共婵娟,万人诵东坡”活动,到2023年首届东坡遗址遗迹地政协协商协作会议举办,再到2024年系统谋划5大类56项系列活动……“东坡文化月”的内容逐年丰富。

“今年扩容至12大类66项活动,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创新性都持续提升。”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管卿熙说,特别新增的自行车公开赛、无人机竞赛等跨界活动,丰富了市民的参与体验。

更关键的触达,发生在空间与理念的同步开放上。“今年我们首次把启动仪式的舞台搬到了公园里,并增加了配套的文旅促消费活动。”周浩介绍,部分活动甚至走出了眉山、走出了四川,“文化的生命力根植于大众,节庆应是全民共享,‘东坡文化月’最终要让人们沉浸式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更高质感

让群众心里的东坡“活”起来

《诗忆东坡》是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出品的现代舞诗剧。“东坡的人生太丰富了,我们不想‘拆碎了喂给观众’。”眉山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潇说,这部剧用现代舞的语言,把东坡的豁达、通透变成肢体的韵律、舞台的意境,让家乡人能看懂自己心里的那个“东坡”。

高品质剧目激发了市民的观演热情。“一票难求!”袁潇透露,公司最后不得不加座以满足需求。这场演出,1000多个座位提前两周就已售罄。

观众也给出了最真实的观后感。“东坡迷”刘子俞评价,这部剧以苏东坡的诗词为轴,做到了“不见东坡,处处东坡”,诗文、书法在舞台上流转生姿,让传统文化元素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此外,舞蹈《麒麟》、歌舞《健康到到令》等一批登上过央视春晚、元宵晚会的精品剧目也在本月集中展演,共同构成了本届“东坡文化月”的高品质艺术矩阵。

今年上过春晚的节目《麒麟》在眉山出演。(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往年我们也推出过一些东坡题材的文艺作品,但像今年这样数量集中、品质精湛、类型丰富的精品剧目矩阵,确实是头一回。”管卿熙说,精品剧目的返乡展演,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高品质文化就在身边”的获得感。

更具实效

从“文化认同”到“城市魅力”

“文化产业不只是阳春白雪,它最终的价值要落在丰富人民生活和推动城市发展的实效上。”周浩说。

实效,表现为惠民直达的底色。今年“东坡文化月”推出多个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公园音乐会等惠民演出活动,大多实行政府补贴的惠民票价或免费对公众开放,把东坡文化的“种子”种进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里。今年市民群众对文化月的热情与参与度显著提升,初步统计约有20万人次参与其中。

2025眉山“东坡文化月”启动暨全市文艺精品展演现场。雷同/摄

实效,还表现为城市联动的提升,“东坡文化月”成为拓展城市朋友圈的契机。三苏祠博物馆举办的宜兴海棠移植眉山文化交流活动和“2025长江之恋三城有囍”三城联动活动,不仅深化了东坡遗址遗迹地城市间的文化交流,还以长江文脉为纽带,让东坡文化在更广阔的区域得以传播。“我们借活动让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让东坡文化的传播半径得到有效延伸。”周浩说。

今年文化月期间恰逢成都、眉山等地中小学实施秋假,也为周边及本地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旅选择。“本届‘东坡文化月’预计将直接和间接拉动全市消费10亿元以上。”周浩表示,“东坡文化月”已不再是文化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文旅+百业”深度融合的一次系统性尝试,“它逐渐成为一个扎根城市、可延续的文化品牌,也在将文化‘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和消费‘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