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朋友们,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我们当下过得并不如意,但永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韧的意

朋友们,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我们当下过得并不如意,但永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韧的意志、豁达的胸襟和充足的正能量。真正毁掉了一个人的是悲观和焦虑,是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放弃,是自己让人对自己感到无比的失望…… 当我们老是抱怨生活困顿、现实残酷的时候,试问我们有几个人能惨到刘备那种程度?能遭受他那么多打击?但是,刘备在踏入社会20多年后,终于要柳暗花明了。其实一个人只要不放弃、不抛弃,总会得到上天几次眷顾的。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准备好把握时机的人、团结好能谋正事的伙伴。 在长坂坡再度陷入人生黑暗的刘备,前路凶险且迷茫,但正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大救星鲁肃。 鲁肃怎么跑这里来了?他原本是去襄阳给刘表奔丧的,但是人在半路就听说曹操已南下、襄阳已投曹,便跑来找刘备了。 鲁肃为何要去襄阳奔丧呢?因为孙权其实已经垂涎荆州很久了,刚好他才干掉黄祖,现在刘表又死了,也是一个夺取荆州的好机会,派鲁肃来是为了打探荆州虚实的。不然就凭孙坚之死这件事,孙权也不会这么假惺惺地来祭奠刘表的。没必要。 而且这个主意还是鲁肃给孙权出的,说刘表两个儿子水平不行,夺位之争的态势非常明显了,目前在荆州,刘备的呼声很高,要是刘备能够顺利占领荆州,咱们就第一个送上花篮。要是刘备和刘琮他们闹翻了,我们就趁机把事搞大点,坐收渔翁之利。 说到鲁肃这个人,个人感觉这个人是被严重低看了的。这么说吧,老天的公平,在于它给曹操配备了荀彧,给刘备配备了诸葛亮,给孙权配备了鲁肃。不公平的地方太多了,就不说了。 鲁肃在战略方面的水平是冠绝江东的,连周瑜都难以望其项背。基本上可以说鲁肃的生死决定了江东的兴衰。正是因为鲁肃走得太早了,孙权后面才犯了那么多战略错误。也正是因为鲁肃之前的种种先见之明,孙权才一直走在正确的战略发展路上。 比如,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战略格局的人其实就是鲁肃,他在201年就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核心意思有两个: 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不要再对朝廷抱有任何幻想了,但曹操现在胳膊最粗,也不要急着去铲除他。要有分治天下的思想准备。 二,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一定属于我们,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依托于长江天险,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联手抗曹,且行且珍惜。 鲁肃的战略正确,孙权因为当时还有一摊子糟心事要处理,所以就用场面话敷衍过去了。但他心里知道鲁肃说的是对的。 等到七年后,即208年,孙权把自己的大本营都搬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来了,摆明了就是要进据荆州以图中原。 另外,说一下,领导者用人其实相当关键,比如这次孙权如果不是派鲁肃去荆州搞战略调查,而是派其他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会完犊子。什么事就一定支持这件事的人,千万不能学我们有些老板,明明有些人都在办公会上公开反对某个项目了,然后还继续在这个项目上对其委以重任。不是说反对者不能重用,但绝对不能用在他明确反对的事上。 鲁肃在去襄阳的路上,便得知了荆州的变故,于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急着回去向孙权交差,而是先迎上去找刘备。刘备是荆州局势的X因素,必须要先探明他的心思。要是他都不想坚决抗曹了,那荆州指定彻底姓曹了。 鲁肃一见刘备,就开启了会聊天模式,哎哟喂,这不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刘皇叔吗?幸会、幸会!领导您这行色匆匆的,准备去干嘛呢? 刘备说自己准备去投靠苍梧太守吴巨,吴巨是他的老朋友,看能不能去那里混口饭吃?苍梧在交州,是当时的南面边境,刘备这么说纯粹是信口开河,主要目的是落不下面子,不好意思跟鲁肃直接说自己又失业了。说自己在吴巨那里联系了一份新工作,不至于太没面子。 鲁肃立马表示,刘皇叔,您可别这么看低自己,去吴巨那里上班太委屈您了。要不,我领你们先去见见我老板孙权,高低得比吴巨安排好您! 刘备和诸葛亮表示,盛情难却,那我们就给老鲁和孙将军一个面子吧!于是,会合了最后的残兵败将东走汉津与关羽的水军相会,带着最后的这点家向东投奔了夏口的刘琦。为啥没去江陵呢?因为 曹操早就马不停蹄地奔这座荆州的大仓库去了,人家迅速接管了江陵。没追杀你刘备到天涯海角是有原因的哈! 其实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宣布整个荆州姓曹了。夏口刘琦那个小据点其实坚持不了多久,至于荆南四郡,在荆州江北三郡都归曹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传檄而定的事情了。 所幸,鲁肃及时给刘备发出了邀请函,否则,刘备真的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也正是因为这,刘备集团永远都卖鲁肃几分面子,这才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关羽等人一口一个子敬兄的根本原因。 朋友们,要评判自己有没有逆风翻盘的机会,其实真的很简单,就看看你身边还有多少人认可你、尊敬你,就完事了。有则可为,无则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