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9岁的寇振海向演员李婷表白,李婷拒绝的说:寇老师,你比我大,就算我接受你,我爸妈也接受不了!而寇振海却没有放弃,只是说道:“我会排除一切阻碍的。” 2003年的剧组聚餐,涮羊肉的热气把包间熏得雾蒙蒙的。寇振海端着酒杯,手指在杯沿上转了两圈,突然对斜对面的李婷说:“小李,我有话跟你说。” 李婷正夹着片毛肚往锅里涮,闻言愣了一下:“寇老师,您说。”她刚在《金粉世家》里演了个小角色,而寇振海是圈内响当当的“老爷专业户”,《情深深雨濛濛》里的陆振华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俩人在这个古装剧里演父女,平时李婷都恭恭敬敬喊他“爹”。 寇振海把酒杯往桌上一放,声音压得低,却字字清楚:“我喜欢你,不是长辈对晚辈的那种,是想跟你过日子的那种。” 包间里霎时静了,只有火锅“咕嘟咕嘟”冒泡的声儿。李婷手里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脸“唰”地红到了耳根:“寇老师,您……您别开玩笑了,我们差着岁数呢。” “我49,你28,差21岁,我知道。”寇振海看着她的眼睛,没笑,一脸认真,“可岁数是旁人算的,感情是自己处的。我知道这突然,你慢慢想,不用急着答复。” 李婷攥着衣角,半天挤出句:“寇老师,就算我……就算我心里没坎儿,我爸妈也不能接受啊。他们要是知道我跟个比我大这么多的人在一块儿,能把我腿打断。” 这话够直白了,换旁人早该知趣了。可寇振海却点点头,端起酒杯喝了口,慢悠悠地说:“你爸妈那边,我去说。所有阻碍,我来排除,你不用操心。” 李婷没接话,低着头扒拉碗里的米饭,心里乱得像团麻。其实她对寇振海不是没好感——拍夜戏时她低血糖晕过去,是他背着她去医院;她台词总说错,是他拿着剧本陪她练到凌晨;剧组里有人使绊子,也是他不动声色地挡回去。可这21岁的差距,像道坎儿,她怎么也迈不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寇振海没再提表白的事,却用行动一点点往李婷心里钻。她随口说喜欢吃老北京的糖火烧,第二天他就开车绕半个城,从胡同里的老店买回来,用保温桶捂着,还热乎着呢;她拍骑马戏摔了腿,他每天提着熬好的排骨汤去酒店,亲自给她擦药,手法比护士还轻;连她妈打电话来念叨“天冷加衣”,都是他记着提醒她。 有次李婷忍不住问:“寇老师,您图啥啊?” 寇振海正在给她削苹果,果皮连成一条线不断:“图你笑起来好看,图你拍戏认真,图跟你在一块儿,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二十岁。”他把苹果递过去,“岁数大不是缺点,是优点——我知道疼人,知道过日子该咋过,这些都是时间教我的。” 剧组杀青那天,寇振海拎着个行李箱找到李婷:“我跟导演请了假,陪你回趟家。” 李婷吓了一跳:“回去干啥?我爸妈还不知道……” “就是去让他们知道的。”寇振海拍了拍箱子,“里面有我这些年得的奖状,有我写的保证书,还有给叔叔阿姨买的茶叶和保健品。我不是来耍嘴皮子的,是来表决心的。” 李婷的老家在青岛,推门进家时,她爸妈看见寇振海,脸当时就拉下来了。她妈把水果刀“哐当”往案板上一剁:“你就是那个老寇?我闺女跟你拍戏,你咋还打上她主意了?” 寇振海没慌,恭恭敬敬鞠了个躬:“叔叔阿姨,我知道我岁数大,让你们委屈了。但我对李婷的心是真的,我能保证她不受一点委屈,以后洗衣做饭我包,工资卡上交,她想拍戏就拍戏,想在家歇着就歇着,我绝无二话。” 他从包里掏出个小本,翻开给李婷爸妈看:“这是我列的‘婚后守则’,一共30条,你们要是觉得哪条不合适,我再改。” 李婷爸一直没说话,这时候突然问:“你能保证疼她一辈子?” “能!”寇振海声音洪亮,“我用剩下的日子保证!” 那天的饭吃得挺别扭,李婷妈没给好脸色,可寇振海该夹菜夹菜,该倒水倒水,一点不怵。临走时,李婷爸把他拉到阳台,递了根烟:“我闺女脾气倔,你多担待。要是让我知道你欺负她,我这把老骨头跟你拼了。” 寇振海赶紧点头:“叔,您放心,我疼她还来不及呢。” 从青岛回来,李婷看着寇振海晒黑的脸,突然笑了:“你这排除阻碍,还真有两下子。” 寇振海把她的手揣进自己兜里:“这才刚开始呢。以后日子长着,啥阻碍都不怕。” 后来俩人真就结了婚,婚礼办得简单,却处处透着暖。寇振海在片场总带着李婷爱吃的零食,李婷看他拍戏累了,就给她捏肩捶背。有人说他俩不像夫妻像父女,寇振海听了总笑:“像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俩心里热乎。” 其实啊,感情这事儿,岁数从来不是坎儿,勇气才是。就像寇振海说的:“只要真心想在一块儿,啥阻碍都能排除——怕就怕,连试都不敢试。”而他用行动证明了,有些“不可能”,只要敢往前迈一步,就真能变成“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