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鉴于日本持续在台海、历史认知等核心红线问题上肆意挑衅,那些顶着“中日学校”“中日

鉴于日本持续在台海、历史认知等核心红线问题上肆意挑衅,那些顶着“中日学校”“中日医院”“中日旅游街”“中日慈善机构”等名头的组织与机构,真该好好掂量掂量——所谓“中日友好”,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自我感动,更不能成为日本触碰中国底线后,还用来绑架民族情感的遮羞布。顺应国家立场、回应国民心声,清理这些争议标签,本就是该有的底线自觉。 如今的日本,哪里还有半分“友好”的诚意?现任政府一边放任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年年参拜靖国神社里的甲级战犯,一边公然将“台湾有事”等同于“日本有事”,甚至推动修宪扩军、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其动作与当年军国主义扩张前的铺垫如出一辙,这哪里是想友好,分明是在步步紧逼、挑战中国的忍耐极限! 可偏偏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中日”名头的机构还在各地存在。这些机构里,确实有少数是真心促进民间交流的,但更多的早已变了味——有的“中日旅游街”刻意淡化抗战历史,甚至出现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不当宣传;有的“中日合作机构”借着合资名义,悄悄转移核心技术资料,给国家安全埋下隐患;更有甚者,打着“慈善”“文化交流”的幌子,搞历史虚无主义,试图让年轻人淡忘那段屈辱的过去。 我们绝非反对正常的中日民间往来!那些真心促进文化互鉴、推动民间善意的交流活动,比如中日青年学术研讨、民间艺术展演,从来都值得肯定和支持。我们反感的,是那种“一边被人捅刀子,一边还要笑脸相迎”的“伪友好”——日本官方在核心利益上步步紧逼,某些机构却借着“中日”标签赚得盆满钵满,还美其名曰“促进友好”,这不是绑架是什么? 要知道,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包容,从来不是没有底线的。当年抗战胜利后,我们没有清算普通日本民众,反而善待战俘、援助战后重建;这些年,我们敞开国门接纳日本的文化、商品,可换来的是什么?是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居高不下,是右翼势力变本加厉地否认历史、挑衅红线。 这些带着“中日”标签的机构,在和平年代或许只是个普通名称,但在日本不断挑战红线的当下,早已成了刺痛民族情感的符号。它提醒着我们,历史不能忘,底线不能破——友好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对历史的正视,没有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敬畏,任何“友好”的名头都是虚假的、站不住脚的。 清理这些争议标签,不是否定所有合作,而是划清是非界限:你若真心想友好,就用实际行动证明——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放弃干涉中国内政、正视侵略历史;你若只想借着“友好”的幌子谋私利、搞渗透,那中国民众绝不答应,历史也不会答应。 真正的中日友好,从来不需要靠名称来标榜,而是要扎根在相互尊重、铭记历史的土壤里。当日本真正拿出友好的诚意时,不用刻意宣传,两国民众自然会重拾信任、真诚相待。在此之前,那些名不副实的“中日”标签,早该清理干净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