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乐健康 | 血压正常就不会得心梗?喝红酒能软化血管?警惕心血管疾病“预警信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小雪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全国报告托幼机构、学校流感聚集性暴发疫情数量显著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从监测数据来看,与上一流行季是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不同,2025—2026这个流行季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也存在着甲型H1N1亚型和B型(乙型)流感的共同流行,预计未来流感的活动还将进一步上升。

当前,全国的流感活动已经进入较快上升期阶段,多数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已经到了中流行水平,个别省份甚至达到了高流行水平,全国报告的托幼机构、学校流感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数量显著增加,监测结果显示,5-14岁病例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比其他年龄组显著要高的。

“疫苗+卫生习惯”双防线策略

对此,彭质斌建议公众采取“疫苗+卫生习惯”双防线策略:

一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从而减少感染、发病以及发生重症的风险。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具有消毒作用的纸湿巾去擦拭门把手;科学佩戴口罩;要注意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避免用手去接触口、鼻、眼这些黏膜部位;另外要注意居室的通风换气。

三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这样的流感样症状的话,或已经诊断为流感,要尽量减少跟他人接触,同时佩戴口罩。

四是均衡膳食,保证作息,还有适度运动。

彭质斌强调,不提倡学生和教职员工带病上课或者上岗。

冠心病发生呈年轻化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杨伟宪:实际上现在冠心病的发生呈年轻化的趋势,有很多中青年人已经发生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一些中青年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案例也在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它的形成可能要通过数年甚至十多年、数十年的过程,所以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有这个疾病,有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外,还有长期熬夜以及高油高盐的饮食、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另外,压力过大、肥胖都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样即使是年轻人,他的血管也可能已经有很明显的斑块。

所以,心血管疾病不是单纯的“老年病”,中青年也必须要提高警惕,尽早控制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

心血管疾病会有一些“预警信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最常见的是胸前区的不适,包括胸闷和胸痛,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紧缩感,也有可能是一种烧灼感,也有可能是一种咽部的挤压感或者咽部紧缩、压榨的情况,特别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以及在饱餐或者寒冷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症状。同时也有可能向下颌、肩部、双上肢、后背以及上腹部放射,这时候要高度警惕是不是有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

还有一些情况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等,这时候会伴有心悸、呼吸困难,以及头晕、大汗,甚至是极度乏力这种情况,这时候一定要小心是不是发生了急性的心肌梗死的情况。这些症状一旦出现以后,尤其是频繁地发生、且是在逐渐加重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就医。

杨伟宪建议,大家要规律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心电图的结果,如果发现了异常情况,应该积极去咨询专业的医生。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张立晶:寒冷可直接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的负荷,这是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一些与冬季生活密切相关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危险因素也需要高度关注。

第一是血栓形成的风险。冬季空气干燥,人体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掉的水分其实更多,加之天冷时人们对于渴的敏感度降低,不太愿意去喝水,同时为了御寒,人们处于温暖的室内,使用暖气、电热毯等会加速身体水分的流失,会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应该养成定期喝水的习惯,保证每日充足饮水。

二是“三高”形成的风险。冬季人们倾向于摄入更多高盐、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御寒。“三高”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荷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进程,尽量克制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蔬菜和水果摄入,维护血管的“清洁”。

第三是情绪障碍的风险。冬季昼短夜长,会影响人体合成维生素D,干扰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易导致情绪低落、抑郁或者焦虑,也会对心脑血管产生持续不断的压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建议大家在冬天的时候,天气晴好时多到户外接触阳光,主动进行情绪调节。

血压正常就不会得心梗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杨伟宪:“血压正常就不会得心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是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了破裂,发生急性血栓形成堵塞血管。除了高血压以外,糖尿病、高脂血症也会诱发心梗,包括大量的吸烟、长期熬夜这些不良习惯,以及肥胖也会损伤血管。即使在血压不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心电图正常就没事吗?

“心电图正常就没事”,这是不可信的说法。心电图常用来作为心脏病筛查的手段,但是心电图正常并不代表他没有心脏病。有些心脏病不发作的时候心电图是不显示异常的。还有一些得了心肌梗死的病人,心电图也是表现出来没有明显异常的。因此单独依靠心电图来诊断心脏病是不全面的。

如果有胸闷胸痛的这些症状,除了要做心电图以外,还要结合心肌酶、心脏彩超,必要时可能还要通过冠状动脉的CT以及冠状动脉的造影进一步确诊。

喝红酒能够软化血管?

“喝红酒能够软化血管”是一个误区,红酒当中的白藜芦醇可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是它的含量非常有限,并不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饮酒可以增加房颤发生,过量饮酒可以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风险。

吃大蒜、洋葱能通血管?

“吃大蒜、洋葱能够通血管”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蒜素、洋葱硫化物虽然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对血脂有轻度调节的作用,但是这些作用远没有达到能够通血管的临床效果,不可能单独依赖这类食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血管问题。

剧烈胸疼时含两颗阿司匹林对吗?

杨伟宪:剧烈胸痛时服阿司匹林的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有的时候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因为剧烈的胸痛除了心肌梗死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最安全的做法是等待医护人员的指导。

除急性心肌梗死,另外一个严重性的剧烈胸痛的疾病是主动脉夹层,如果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误服了阿司匹林,有可能会加剧出血,甚至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在明确诊断之前,自行服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在明确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情况下,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

发生急性心梗时应该怎么做?

一旦出现了剧烈胸痛、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要尽快拨打120,不建议自行驾车或者打车去医院,以免在途中发生病情加重而延误治疗或者无法抢救的情况。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当中,建议保持镇静,让患者静卧。如果能够进行血压测量的话,进行一下血压测量,血压是正常可以舌下含服1粒硝酸甘油,通常1-2分钟之后可以起效,5分钟之后如果无效,可以再含服1粒,一般是连续含服不超过3粒。如果血压偏低,血压测量低于90/60mmHg的话,或者明显低于患者本人血压,或者没有办法判断病情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再含硝酸甘油了。

平时也应该积极学习一些心肺复苏的知识,如果患者一旦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可以进行心肺复苏。

做了支架手术就一劳永逸了?

杨伟宪:“做了支架手术就一劳永逸了”,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支架只是解决了血管局部狭窄的问题,并不能根治动脉粥样硬化。

做完支架后,应该积极进行规律的药物治疗,并且遵照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一定不能自行停药,特别是抗血小板的药物。一旦擅自停用之后,可能导致支架内的血栓形成,严重的话会导致生命危险。

另外,在支架术后还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的饮食,以及戒烟戒酒,还有适量的运动,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否则支架部位的血管,或者其他的血管还有可能出现新的斑块或者发生狭窄。

聚焦

全国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超九成

1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的比例超过95%,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国家医保局支持失能人员亲属等参加长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

近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625号(社会管理类300号)提案答复的函。国家医保局指出,关于鼓励和支持家庭成员参与失能人员照顾、加强家庭或亲情护理员专业培训和考核管理、创新居家照护服务模式等建议,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该局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参考,积极支持有意愿从事长期照护工作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特别是失能人员的亲属参加长期照护师培训和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定点长护服务机构优先聘用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构建高质量长护服务供给体系。(健康报)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7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