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最大增量”南岸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科技专场发布会举行

11月25日,我区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南岸贡献”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专题发布“十四五”时期南岸区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南岸区科技局局长时书青、重庆经开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文苑、朝天门商贸城公司董事长别波、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行政副主任李玲玲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十四五”以来,南岸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全区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超39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五年间共有114项科技成果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约占全市获奖总数的五分之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7.5件,持续位居全市首位,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过去五年,南岸区创新主体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通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全区创新生态活力迸发,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420家、科技型企业超3100家,数量分别为2020年底的1.8倍和2.6倍,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创新企业集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愈发牢固,涌现出以重庆机床集团、美的通用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其中,重庆机床集团入选首批市级科技领军企业,美的通用打造全球同行业首座“灯塔工厂”,中移物联网、招商路检等企业荣获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共同树立了高质量发展标杆。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南岸区聚焦绿色低碳、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成建制引进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推动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实验室投用;培育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共建“脑科学与航天类脑智能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构建起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成功引进重庆人工智能学院和重庆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关键赛道上抢占先机。“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0余个,累计拥有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48个,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创新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持续提升,创新动能加速释放。通过深化产学研融合,全区累计获批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500余项,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小易智能发布全国产端侧AI模型XYZ,云脑医疗获全市脑机接口领域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电科四十四所、西南集成电路的相关成果入选2024年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技术交易市场日益活跃,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达31.9亿元,较2020年增长103.2%。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智力支撑更加坚实。南岸区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五年新增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9名,全职引进院士专家1名,聚集研发人才1.61万人,推动高价值专利突破4000件,“江南菁英”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2万人。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开设“高校+企业”卓越工程师班,选派50余个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有效促进人才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南岸区积极推进“四链融合”,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普惠创新主体超千户。升级建设环重邮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以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为极核,引育企业460余个,盘活载体64万方。“迎龙创新港杯”创新创业大赛、“四链融合”圆桌会等活动累计服务项目团队600余个,建成科普基地41个,年均开展群众科普活动超180场,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展望未来,南岸区将紧抓人工智能等时代机遇,持续提能级、促融合、优生态、增效能,努力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