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说个笑话。 2032年奥运会申办,最后投票时,选项居然是:支持、不支持、弃权。

/说个笑话。 2032年奥运会申办,最后投票时,选项居然是:支持、不支持、弃权。 就一个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这哪是申办啊,这简直是求着人家办,差跪下磕头了。 真不敢想,遥记当年北京申奥,那是什么阵仗?万人空巷,守着电视跟等开奖一样。再往前,几十个城市抢一个名额,跟打仗似的。 怎么几十年功夫,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就活活作成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了? 说白了,两个字:不值。 以前大家觉得烧钱能换面子换发展,现在才发现,这钱烧得连个响都听不清,只剩一堆烂摊子。 最典型的就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人当初办奥运时也盼着借赛事提振经济,结果硬生生把自己拖进了泥潭。 为了办赛,里约砸了近46亿美元建场馆,光翻修马拉卡纳体育场就花了2亿多美元,那可是见证过球王贝利传奇的百年场馆。 可赛事结束才半年,这里就成了流浪猫的乐园,7000个座椅被偷,天花板破得漏雨,草坪秃得露出黄土,曾经承办开闭幕式的荣耀之地,如今连电费都没人愿意缴。 菲尔普斯夺金的泳池,当年的碧蓝池水变成了浑浊的橙色,水面漂着昆虫尸体和泥巴,背后的壁画碎成纸片在风里飘,活像个被遗弃的垃圾场。 这些花巨资建的场馆,赛后连招标都招不出去,只有一家企业敢接盘还拿不出财务保障,最后只能让政府兜底,每年倒贴钱维护,这笔账怎么算都亏。 如果说里约是“没钱硬撑”的悲剧,那东京奥运会就是“有钱也遭罪”的典型,2020年东京奥运最初预算喊着“省钱办赛”,结果一路超支,最终账单拍出来1.42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七百多亿。 这笔钱由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和奥组委三方分摊,光东京都就掏了近六千亿日元,相当于当地纳税人每人多缴了几万日元。 更憋屈的是,因为疫情,赛事全程空场举办,门票收入几乎为零,原本指望靠游客拉动的餐饮、住宿行业颗粒无收。 那些为奥运建的临时场馆,赛后拆也不是留也不是,拆要花一笔钱,留着又没地方用,简直是花钱买尴尬。 要知道,东京还是发达国家城市,有成熟的基建和经济基础,尚且被奥运拖得气喘吁吁,换成其他城市,恐怕早就被压垮了。 有了里约和东京的前车之鉴,越来越多城市开始算“性价比”,发现这买卖根本不划算。 美国波士顿就想得特别明白,2015年它击败洛杉矶成为美国申奥代表,结果民调一出来,超过半数民众坚决反对。 大家怕的不是办赛本身,而是奥运“超支惯例”,申办团队说只花46亿美元,但2012年伦敦奥运花了140亿,2014年索契冬奥更是砸了500亿,谁能保证波士顿不会步后尘? 民众最担心的是“纳税人买单”,毕竟城市还有住房贵、基建老、就业难这些实打实的问题,与其把钱砸给奥运,不如修修马路、建建学校。 最后波士顿市长干脆撂挑子:“我不能让市民承担风险”,直接退出申办,把美国奥委会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止波士顿,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加拿大多伦多都曾退出过奥运申办,理由清一色都是“成本太高,回报太低”。 以前大家抢奥运,是觉得能“一本万利”,1984年洛杉矶奥运靠商业化运作赚了2.5亿美元,让全世界看到奥运还能赚钱,之后悉尼、雅典都借着奥运提升了城市知名度,雅典更是靠奥运让基建水平前进了二十年。 那时候的奥运,是展示国家实力的窗口,是拉动经济的引擎,花点钱也觉得值,可现在不一样了,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场馆标准、安保级别、配套设施样样都要顶级,成本水涨船高;同时,媒体传播越来越发达,城市的一点小问题都会被放大,办赛压力陡增。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城市早就不需要靠奥运“刷存在感”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才是硬指标,与其花几百亿办一场十几天的盛会,不如把钱投到民生工程上,老百姓看得着摸得着,比奥运金牌实在多了。 布里斯班愿意接下2032年奥运,说白了也是因为它不用新建太多场馆,能省一大笔钱,不然恐怕也会像其他城市一样打退堂鼓。 从几十城争抢 to 独苗申办,奥运的境遇变迁,本质上是大家从“爱面子”到“重里子”的转变,当一场盛会的成本远超收益,当纳税人的钱要为虚无的荣耀买单,再香的饽饽也会变成没人敢碰的烫手山芋,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不值当的买卖,傻子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