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洪攀
11月26日,以“绵州汇智·科创赋能”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在四川绵阳举行。本次对接会旨在推动中国科学院的前沿科技成果与绵阳“587⁺”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绵阳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交流会现场
据了解,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始终锚定国家战略定位,紧扣四川现代化建设大局,以“587+”特色产业体系为核心,持续做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绵阳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已突破1200亿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愈发强劲,正成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增长极。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与绵阳共建了10余个协同创新平台,推动230余项尖端技术落地转化,为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中科力量’。”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杨光垚说,绵阳期待中国科学院发挥深厚的学科积淀、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顶尖的人才优势,为绵阳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中科智慧”,共同打造院地协同创新的新高地。
在当天的对接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紧密围绕绵阳“587⁺”产业体系需求,集中发布了93项创新性强、产业化前景明确的科技成果,涵盖电子信息类53项、数字经济类37项、先进制造与装备类3项,为绵阳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对接现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蜀旺新能源围绕“新型二维液晶材料及其颠覆性离子分离膜和调光膜应用”展开技术探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与东方电气峨半高纯材料有限公司就“液相激光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进行深入交流;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与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针对“人工智能驱动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洽谈合作路径。
据悉,此次活动通过搭建“中科资源落地绵阳,绵阳产业链接中科”的高能级对接机制,有效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了技术、产业与人才的双向赋能。未来,绵阳科技城将持续深化院地协同,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彰显中国科技城独特价值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