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茂名高州:300亩林地的“归巢”之路

秋风送爽,阳光穿透林木在静谧的林场洒下斑驳的光影。茂名高州市某村的300亩林地,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不久前,这里因一场集体资产纠纷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如今随着最后一辆清退货车驶离,这场僵持许久的拉锯战,在法院护航下画上圆满句号,300亩林地终“归巢”。

难以舍弃的十年心血

纠纷根源是一份到期的林地承包合同。

2013年,谢某与该村村委会签订协议,承包300亩林地。十年间,他投入十万元资金,起早贪黑地栽苗、施肥、管护,从林业新手成长为熟稔每棵果树的“林管家”。

然而2023年合同到期后,村委会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不再续包,要求谢某清退物资、返还林地并补缴拖欠租金,遭到谢某拒绝。无奈之下,村委会将其诉至高州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

“十年的血汗不能白扔!我只是暂时周转不开,不是故意欠租!”当执行法官第一次上门沟通,谢某红着眼眶拍腿哭诉,十年的资金投入与情感羁绊让他难以接受“离场”。

而村委会则坚持,合同到期收回是维护集体利益,若因为个人投入打破规则续包,既会引发村民不满,也会留下管理隐患。

一边是集体利益,另一边是个人诉求,双方陷入僵局。

调解桌上的四次协商

执行法官深知,强制执行虽能快速收回土地,却也可能激化矛盾。为此,高州法院启动“法院+综治”机制,联合市综治中心、镇政府、司法所,搭建多方联动协调网。

然而,调解之路一波三折。一个月时间里,调解小组接连开了四次协调会,一步步推进,一点点化冰。

第一次协调会,浓烈火药味扑面而来。村民代表老李一掌拍在桌上:“村里几百号人等着租金落实,我们拖不起!”谢某闻言猛地起身,差点带倒身后木椅:“十年血汗就换句‘到期收地’?今天不给个说法,我不走了!”冲突一触即发,执行法官迅速隔开双方,可直到散会,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第二次协调会,气氛依然紧绷。镇政府工作人员带来的政策文件被谢某一把推开:“别拿这些糊弄我!我投的钱不能白扔!”综治中心干部小陈耐心劝解:“政策是底线,我们不能越线,但可以在允许范围内想办法——比如和村里商量,看能否适当补偿?”话音未落,村委会主任老杨立刻摆手:“绝对不行!集体资金是全体村民的,哪能随便补偿?这个先例一开,以后还怎么管理?”

会后,调解小组反复琢磨着:谢某最怕“投入打水漂”,村里最忧“集体利益受损”。或许,“给机会”比“给补偿”更能破局?一个新的思路逐渐清晰——通过“三资”平台公开招标,让谢某参与竞标。这样既保障了集体资产处置公平,也给了谢某一个续包机会。

第三次协调会上,执行法官提出了这一方案。村民代表议论纷纷:“招标太费时间了,不如直接执行。”谢某也皱眉嘀咕道:“不就是走形式?我去了也是白费功夫。”

为打消疑虑,执行干警分发了几份同类案例:“大家看,这个村的原承包人通过招标成功续包;那个村的新租金还涨了三成,村民分红都多了。招标既能保公平、提收益,也给老谢留了机会。”

这次,双方态度明显松动——谢某没再拍桌,村支书老杨也没反驳,只说“回去再商量”。

期间,执行法官做足了“功课”:他带谢某参观镇“三资”平台,现场观摩招标流程,并与有经验的农户交流;还帮他算了一笔“明白账”:继续拖延,违约金累积,还可能影响其他项目资格;参与招标,无论结果,都能给十年投入一个“体面的结尾”。

三天所见所闻,让谢某心中的“疙瘩”渐渐解开。最后一次协调会上,他终于点头:“法官,我听你的,这样对双方都公平。”见他松口,村支书也当即表态:“按法律和政策来,村里没意见。”

“投标没中,但我心服口服!

“三资”平台的招标工作如期推进。从发布公告、接受投标,到组织评标、公示结果,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程序,公开透明。最终,谢某以微弱差距未能中标。

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一早,执行法官就接到了谢某电话,听筒那头语气平静:“虽然没中标,但我心服口服。您放心,这几天我就安排人手清理、按时交地。”

11月的验收日,执行法官抵达林场时,谢某正在指挥工人装运着最后一批树苗。“法官,这是最后一批了,很快就能搬完。”

移交顺利完成。谢某的脸上不见阴霾,反而一片释然:“以前是我钻了牛角尖,光想着自己投入打水漂,没顾上村里的难处。现在租金结清了,心里也踏实了。”

执行法官接过他递来的缴费凭证,仔细核对后收进案卷,欣慰地说道:“老谢,你不只守住了自己的信誉,也给全村做了个好榜样。”

夕阳西下,执行团队踏着余晖离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在司法护航下,这片重归宁静的300亩林地,正重新积蓄着生机,也为村子的明天铺开了新的希望。

今年以来,茂名高州法院积极推进“法院+综治”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部门协同、基层共建的社会治理“大效能”,双向发力破解执行难,全面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做实案结事了。截至10月,共执结案件805件,同比增长18.65%,执行到位标的额超5亿元,审限内结案率超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