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传来消息! 根据日媒报道,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首相高市早苗的“武力介入台海局势”的书面回复:“没有改变日本政府此前立场,没有必要重新考虑或审查。”(环球网) 高市早苗书面质询核心为“台海冲突时自卫队是否介入”,内阁回复未明确“会介入”,但“不重新审查立场”的表述,延续2022年“安保三文件”基调。 该文件首次将“台湾有事”纳入“日本安全保障重要课题”,为武力介入预留法律空间,此次批复以内阁决议形式巩固了这一立场。 需要警惕的不只是文字表述,还有日本在西南诸岛铺开的军事布局。与那国岛自卫队驻地正扩张60%,新建弹药库可储存数百枚防空、反舰导弹,去年进驻的电子战部队已实现24小时监控台海方向电波。 岛上机场完成“军民两用”改造,美军CH-53E直升机已在此完成前沿加油演练,为F-35B隐形战机转降构建基础。 石垣岛部署的12式岸舰导弹射程覆盖宫古海峡,宫古岛建成大型弹药库可支撑持续作战,奄美大岛防空阵地与那国岛形成呼应。 防卫省公开数据显示,未来10年将在西南诸岛新增130座导弹库,2025年专项经费达800亿日元,目标为构建“台海有事”时的前沿打击集群。 日本的军事动作背后,有美日军事协同作为支撑。11月中旬美日“坚决之龙2025”演习中,美军首次将AN/TPS-80先进雷达部署至与那国岛,该系统可同时追踪500个空中和海上目标,实现美日情报共享链路贯通。 演习模拟“美军从冲绳增援台海,自卫队提供火力掩护”场景,美军将与那国岛定位为“介入台海的关键中转站”。 1894年甲午战争前,日本先在琉球群岛修建炮台,再以“保护侨民”名义出兵朝鲜,最终挑起战争并染指台湾。当前操作呈现相似路径:通过法律文件突破限制,以“岛屿防卫”名义部署重兵,联合美国构建军事同盟,逐步降低武力介入的门槛。 防卫省内部推演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西南诸岛前沿基地或在48小时内瘫痪,“封锁宫古海峡”战术仅能形成短期干扰。 现实问题在于,石垣岛、宫古岛导弹阵地与民用设施紧邻,开战将导致民众直接暴露于战火,构成部署隐患。 经济结构性依赖构成日本介入台海的制约因素,2025年1月,日本单月贸易逆差达2.76万亿日元,创近一年新高,其中对华贸易逆差同比增长50.2%,突破万亿日元。 汽车、半导体设备等支柱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超30%,2025年1-2月对华出口同比下降3.5%,半导体设备出口降幅显著。 关键在于,日本6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而稀土是导弹制导系统、雷达芯片的核心原材料,日媒已关注中方出口管制可能导致其导弹量产停滞。 中方已构建实质性威慑体系回应相关动向,11月下旬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军演,重点演练“对岛礁目标精确打击”和“反介入作战”,东风-21D导弹实弹射击精准命中移动靶船,以实战化演练回应日本岛链部署。 美日同盟存在利益分歧。美国默许日本强化西南诸岛部署,但未承诺“共同介入”台海。五角大楼近期内部评估报告提出,“若日本主动介入台海冲突,美军仅提供有限情报支持,不直接派兵参战”。 美军已将冲绳基地半数F-15战机回撤关岛,意在规避直接冲突风险。值得关注的是,美日“坚决之龙2025”演习中,美军未参与“直接派兵增援台海”科目演练,仅模拟“后勤支援”场景,显现双方核心利益诉求差异。 日本国内反战力量对介入计划形成制约,11月14日,冲绳反战团体在东京召开专题研讨会,230余名国会议员、县议员及市民代表参会,反对政府在西南诸岛扩张军备。 宜野湾市原市长伊波洋一指出政府“煽动危机并加重美军基地依赖”,宫古岛代表楚南有香子提及“军事设施与民宅混杂,开战将致民众陷入危险”。 8月31日,冲绳那霸市曾爆发2500人集会,抗议安保法案及美军基地扩张,参与者呼吁“避免冲绳再次成为战场”,1945年冲绳战役的历史记忆仍影响当地民众认知。 日本内阁的批复体现“政治表态优先于实际行动”的特征,高市早苗作为右翼代表,其质询与内阁回复更多服务于国内保守派选票动员,而非确定具体介入方案。 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战机、舰艇数量为美日西南诸岛部署的3倍,东风导弹体系可对前沿基地实施精准打击;中日经济深度绑定,军事冒险将导致支柱产业受损,这些现实因素构成日本介入台海的硬约束。 台海问题属中国内政,这是国际社会公认准则,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明确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日本若持续试探红线,将面临“军事部署遭反制、经济利益受重创、国内民意反弹”的三重压力。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试图染指中国核心利益的外部势力,都将承担相应后果,日本的相关部署与表态,难以改变台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向。 信息来源:日本为高市早苗错误言论狡辩找补,中方严厉驳斥:刻意回避要求,企图蒙混过关 环球网2025-11-26 06:31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