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直接一刀砍死,连个念想都不给留。   国际奥委会这波操作,真是把“霸权”二字演绎

直接一刀砍死,连个念想都不给留。   国际奥委会这波操作,真是把“霸权”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因为印尼拒绝给6名以色列运动员发放签证,直接二话不说终止了与印尼所有2036年奥运申办对话,让这个为奥运梦砸下数百亿真金白银的国家,瞬间从申办热门跌落到“体育黑名单”。   要知道,印尼为了这场梦想,不仅花466万亿印尼盾推进迁都努山塔拉,新首都87.9%的基础设施都为奥运做了配套,2018年办亚运会、2022年办亚洲杯积累的体育口碑,也跟着一夜清零。   但是签证发放本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内的事,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都明确回应这类问题不在其管辖范围,怎么到了国际奥委会这儿,就成了“罪无可赦”的过错?   而且印尼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至今没和以色列建交,长期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司法部长马亨德拉早就亮明态度,只要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主权,就不会有任何官方往来。   这次拒签只是延续一贯立场,更是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行为的抗议,这份坚守值得尊重,而非被粗暴制裁。   再看看国际奥委会过往的表现,双标的痕迹简直藏都藏不住,2024年巴黎奥运会,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被禁止以国家名义参赛,连国旗国歌都不能出现,理由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可同样深陷军事争议的以色列,不仅能正常派队参赛,东京奥运会冠军多尔戈皮亚特还被当作热门选手追捧,这种区别对待让人费解。   2019年马来西亚也曾拒绝给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行为和印尼如出一辙,可当时国际奥委会只给了个口头警告,连实质性处罚都没有。   更让人无语的是,西班牙20多个体育协会曾要求暂停以色列参赛资格,却被国际奥委会直接拒绝,同样的诉求,只因提出者不同,结果就天差地别。   回溯历史,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美国带领65个国家因苏联入侵阿富汗公开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苏联又组织14个国家集体缺席报复。   这两次抵制规模远超印尼拒签6人,对奥运的伤害更是深远,可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啥也没做,既没制裁美国,也没处罚苏联,眼睁睁看着奥运会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如今印尼只是行使主权拒签,就被全面封杀,很难不让人怀疑,奥委会的制裁标准从来不是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而是当事国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位置。   印尼其实早就吃过类似的亏。2023年,就因为拒绝以色列队参加U20世界杯,被国际足联剥夺了主办权,直接损失4.7亿美元。   这次明知可能再遭重罚,依然坚持拒签,这份“宁舍奥运,不舍立场”的态度,赢得了国内民众的一致支持,不少网友直呼“有骨气”。   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也纷纷声援,网友发起“抵制奥委会双标”的社交媒体运动,部分国家甚至表示会重新考虑参与奥委会主导的赛事。   这种连锁反应,正是对国际奥委会霸权规则的无声反抗。   国际奥委会口口声声说“运动员不该为政治决定负责”,可最终受伤的还是这些努力拼搏的运动员,他们成了规则不公下最直接的牺牲品。   国际奥委会或许没意识到,自己正在亲手毁掉奥运会的金字招牌。   以前各国挤破头申办奥运,不仅是为了展示国家形象,更是因为奥运会象征着“团结、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球各国抛开分歧、公平竞技的舞台。   可现在,奥委会把自己变成了“阵营裁判”,用政治立场划线,谁不听话就封杀谁,这样一来,奥运会的中立属性荡然无存,慢慢变成了特定阵营的“专属派对”。   看看现在的奥运申办格局,早就不复当年的火爆, 2032年奥运会曾出现无人竞价的局面,最后只能直接指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印尼出局后,卡塔尔、印度、土耳其虽然跃跃欲试,但想必都会心存顾虑,谁也不想花几百亿美元,最后因为不合西方的意,就被国际奥委会轻易“砍死”申办资格。   网友们的评论很实在,“体育无国界成了笑话,奥委会只认阵营不认规则”,这话戳中了要害。   国际奥委会标榜的“无歧视”原则,本该是一碗水端平,可现在这碗水被他们亲手泼了。   当规则变成选择性执行的工具,当体育赛事被政治绑架,奥运会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弱。   印尼的遭遇给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了个醒,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育体系里,想要坚持自身立场,就要付出沉重代价,但这种代价也让更多国家看清了奥委会的真面目。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94
用户16xxx94 2
2025-11-27 15:31
实际上髙昂的运动会举办成本已经让印尼进退两难,奥委会此举只是成全了印尼体面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