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得克萨斯州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一项法案在州众议院的喧嚣中以86对59票闯关成功,州长格雷格·阿博特大笔一挥,旋即生效。
这道晴天霹雳直接指向来自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公民:在得州买房?没门儿!
就连部分手握绿卡的永久居民,也未能幸免。这把火,还烧到了商业租赁,甚至几年前买的房产,都可能被翻旧账。理由?又是那个熟悉的“国家安全”。
——【风暴眼中的“投名状”】——
得州这阵风,刮得蹊跷。要知道,眼下可是2025年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节骨眼。阿博特州长这般卖力推行法案,很难不让人联想。
特朗普用人,向来把“忠诚”和“对华够不够狠”看得很重,联邦里头的位子可还空着不少呢。
州长这通操作,像不像一封精心炮制的“投名状”,瞄着的就是联邦政坛的更高台阶?
他这手,恐怕不只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立法,更像是在给联邦层面某些酝酿中的强硬政策探探水温,看看民众和各方反应。
毕竟,地方要是闹腾起来,上面多少也能感觉到些许“民意基础”不是?
这也不是什么孤立事件。人们普遍觉得,得州敢这么干,背后少不了联邦某些势力的暗中点头,甚至可能是在为更直接、更露骨的“排华”动作打前哨。
特朗普时期那种强硬的对华氛围,似乎正在通过地方立法这条小道,悄悄回魂。
一个州的行为,瞬间就有了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解读空间,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了。
阿博特的政治野心,和某些联邦层面的盘算,在得州法案上找到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
——【选票饥渴症与“住房牌”的迷思】——?
再过不久,2025年的美国选举季就要拉开大幕,共和党自然是急着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这时候,住房问题就成了一张极好打的牌。
在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特别是中南部那些对外国人买房本就看不顺眼的“红脖子”群体里,“外国人把我们房价都炒上天了”这种说法,简直一呼百应,市场大得很。
至于真相如何?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的数据早就明明白白地显示,中国实体在美国持有的土地,也就占外国投资者总量的百分之一上下,比加拿大、荷兰这些国家少多了。
可惜啊,在选票面前,冷冰冰的数据总是显得那么无力。
所以,这张“住房牌”,说白了,根本就不是冲着解决什么住房短缺去的。
它的真正目标,是通过树立一个外部的“共同敌人”,把特定选民的情绪煽动起来、凝聚起来,好为特朗普和他那帮政治盟友多攒点本钱。
得州的这把火一旦烧旺了,其他共和党主导的州,保不齐就会有样学样,跟风而上,形成一股限制中国投资的寒潮。
你瞧,佛罗里达州在2023年不就试过类似的SB264法案吗?虽然当时被联邦法院以“政策歧视”给摁下去了,但风向好像在变。
现在全美据说有三十多个州,要么已经有了类似动作,要么正在琢磨,一张看不见的网,正在悄悄撒开。
——【“我们是邻居,不是威胁!”】——
法案的板子,最先还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那些在美国本本分分工作生活的普通人身上。
在得州,多少华人教授、医生、科技公司的骨干,还有那些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中餐馆老板,他们按时交税,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结果呢?一夜之间,可能连买房的资格都没了,以前买的房子还可能面临审查,做生意的租赁合同也被压到短短一年。
这口气,谁能咽得下?不公平和愤怒的情绪,像野火一样在华人社区蔓延。
“我们是纳税人,不是威胁!”“买房是基本人权!”
这样的标语,很快就出现在了州长官邸外的抗议人群中。这些声音,是在质问,也是在呐喊。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也站了出来,宣布要介入,准备帮着打官司,告这法案违反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和第五修正案的正当程序原则。
看来,继佛罗里达州之后,一场围绕“地产歧视”的法律大战,又要在得州打响了。
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博弈,更是对基本权利和价值观的捍卫。
经济账,算起来更直接。中国那边,早在3月份就开始大手笔减持美国国债,据说一个月就抛了超过四百亿美元,创了近几年的新高。
这可不是简单的调仓换股,明摆着就是“用脚投票”,是在表达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以及自己资产安全深深的忧虑。
中国作为美债的主要海外持有者之一,这么一动,国际资本市场不可能没反应,一些主权基金也开始琢磨,美债在自己篮子里是不是还那么香。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多买点黄金、欧洲债券什么的,分散分散风险,这都是明面上的事儿。
这种对美国信用的担心,可不是杞人忧天。
你想想,一旦“国家安全”成了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地方凭着一纸立法就能随便剥夺特定群体的财产权,那全球的投资者谁心里不打鼓?
这些年,针对外国有钱人的资产被没收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更别提,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准普尔,哪个没给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泼过冷水,不是下调就是展望负面,美债那“全球最安全资产”的光环,早就不那么亮眼了。
讽刺的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法案,嘴上喊着保护本国利益,实际上可能只是在给美国自身的住房危机找替罪羊——土地审批麻烦、建筑成本死贵、租房卖房市场本身就有问题、相关政策跟不上趟,这些才是真格的。
把锅甩给占比那么低的中国买家,更像是转移内部矛盾,制造外部敌人,到头来,砸的可能是自家经济的脚。
得州法案出台的时间点颇为微妙。
法案通过前不久,中美双方才发布联合声明,试图缓和贸易、科技等领域的紧张关系。然而,特朗普公开表示对该声明“没感觉”,并批评国务院“太软”。
紧随其后,得州议会迅速通过法案,州长随即签字生效。这一系列举动与联邦层面某些人的强硬论调遥相呼应。
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将正常商业和投资与政治强行挂钩的做法,是对自由市场原则的公然践踏,严重损害了公信力。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除了在经济上搞点反制,国内也有人说,我们干脆反着来,把自家大门开得更大些,更欢迎外国游客和投资者。
用我们的开放和包容,去对比和反衬某些国家的封闭和狭隘,这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说到底,当“国家安全”这个词被玩坏了,当“自由市场”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那曾经被大家伙儿当成金字招牌的美式信用,可就真的要开始掉漆了。
这种为了眼前的政治小九九,不惜牺牲规则和信誉的做法,最后伤害的,恐怕不只是某些特定群体的权益那么简单。
它啃食的,是美国自己的国际脸面和经济老本。
那个曾经让全球投资者趋之若鹜,觉得既安全又有机会的美国,它所承诺的确定性和公平性,似乎正在一点点地流失。
一个州的地方立法,居然成了观察大国博弈风云变幻,甚至全球经济秩序可能要重新洗牌的一个小窗口。
这后面的连锁反应,恐怕才刚刚开始呢。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