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那个决定“躺平”的同事,竟然成了我最佩服的人

真正的松弛,源于内心的秩序。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突然问我:“你还记得阿杰吗?那个一到点就下班的‘躺平青年’。”我当然记得

真正的松弛,源于内心的秩序。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突然问我:“你还记得阿杰吗?那个一到点就下班的‘躺平青年’。”

我当然记得。两年前,公司里资历最低的阿杰和我们同期入职,却在三个月后成了部门里的“异类”。

当我们为了那一点点薪资,还在加班群里疯狂内卷的时候,阿杰总是六点准时关上电脑,穿过办公室拥挤的隔间,走向回家的楼梯。

当我们周末一边追剧一边忙着回复工作消息时,阿杰的朋友圈里更新的却是他爬山、画展、烘焙的身影。

起初,我们私下议论:“他这么不上进,估计很快就会被淘汰吧?”

毕竟所有人都把精力放到了工作上,只有他一个人像一个另类一样,不被工作的规则所裹挟。

没想到,两年过去了,我们中有人因为长期加班累垮了自己的身体,终于熬不住换了工作,有人陷入职业倦怠......

而阿杰,却悄无声息地成了部门的技术骨干,最近还拿下了一个行业内的创新奖项,当他站在领奖头上意气风发的发表讲话时,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错愕和迷茫。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午餐时,我终于忍不住走到他的办公桌前问了他,

“为什么大家都在努力加班的时候,你每次都是最早走的一个,但你却能做出比我们更加优秀的成绩呢?”

阿杰听完我的疑惑,淡淡的笑了:“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下班后的时间都在玩?”

他拿出手机,给我看他的时间规划表,我瞬间明白了。

原来,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极致的努力。

六点下班后,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 19:00-21:00: 雷打不动的专业技能提升,他利用这段时间考下了一个含金量极高的认证。

· 21:30-22:30: 专注个人项目,那个获奖的创新,正是源于这两年的业余积累。

· 周末上午: 系统阅读行业报告和专业书籍。

· 周末下午: 才是真正留给爱好和生活的时光。

我恍然大悟。我们所谓的“奋斗”,是耗时间的低效内卷;而他的“躺平”,是高效工作后,对自我成长的精准投资。

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准时下班不是目的,而是能力。证明你能在八小时内搞定工作,才能赢得下班后的无限可能。”

和阿杰深聊后,我发现我误解了“躺平”的真正含义。

我们这代人反对的,从来不是奋斗本身,而是失去自我的无效消耗。

真正的“躺平”,不是瘫倒不动,而是拒绝随波逐流,用一种更聪明、更可持续的方式,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奏。

它需要极强的自律和清晰的规划。正如阿杰所说:“我的时间很宝贵,不能浪费在假装努力上。”

那么,如何像他一样,建立有秩序的松弛感呢?我总结了几点:

1. 清晰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工作时工作,生活是生活,这时你必须分清的两件事。工作时就极致专注,非工作时间要捍卫自己的休息时间。

这样的态度不仅不会延长工作时间,反而还会提高你办事的效率。

2. 找到你人生的“第二条曲线”。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培养一个能让你产生心流的爱好或技能,它会反哺你的主业,成为你的底气。

3. 用规划代替焦虑。 把“想做的事”变成日历上“要做的事”。当时间被具体的目标填充,内耗自然会减少。

4. 结果是最好的证明。 当你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时,就没人能再质疑你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依然会偶尔加班,但不再以此作为“努力”的标尺。我开始学习阿杰,努力提高单位时间价值,而不是堆砌工作时长。

许多年后,我开始做自媒体,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上,我终于明白,其实最酷的生活方式,不是活在别人的剧本里,拼命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奋斗者形象。而是亲手设计自己的人生,激发自己隐藏在身体里的潜能,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时能游刃有余。

这就是......

那个曾经被我们误解“躺平”的同事,其实早已找到了通往自由的路径 故事。

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命运节奏,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现在的你有帮助的话,帮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