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第七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圆满举办

11月25日,由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主办,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云阳县北城小学承办,重庆华夏师

11月25日,由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主办,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云阳县北城小学承办,重庆华夏师资建设研究院、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重庆神女峰教育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七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启动仪式在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东方山水酒店举行。

本次论坛为重庆市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年活动的项目之一,论坛严格遵循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将“精简高效”贯穿全过程。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以“赋能教师成长,奠基教育未来”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型,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顺应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监事长、教师智库副主席黄湖滨主持。

黄湖滨主持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编辑部主任、《华夏教师教育》副主编王冰茜致辞,总结过往成果,擘画未来蓝图。

王冰茜致辞

开幕式表决《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会费收取新标准》等学会内部制度。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陈忻宣读《2025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先进个人与单位表彰通报》,参会相关领导为32位优秀教育科研特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同时也为获得一等奖43名、二等奖83名、三等奖127名、优秀奖157名颁发了获奖证书;为2025年度教师发展规划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第五届教师教育论文评选先进单位、2025年度先进分支机构颁发奖牌。

陈忻宣读获奖的2025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先进个人与单位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

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原副处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委会原理事长,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教师智库副主席刘明远主持本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其中有4位专著作者作成果报告,3位专家作主旨发言。

刘明远主持论坛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重庆市胡振川“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胡振川,他所著的《指向“教学练用”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紧跟时代要求,将时代需求与未来产业需求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导向,深入探讨了“教学练用”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胡振川作成果报告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俊对其主编的《区域课改深化大模型的理论建构》进行了深度阐释,基于仪陇县课改经验,系统总结提炼出区域课改深化大模型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有效实现课程改革从点上探索到系统建构的跃升,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杨俊作成果报告

重庆市江津中学党委书记张跃国介绍了他主编的《场景大思政浸润式育人模式的迭代升级与实践探索》专著的核心亮点——“荣光铸魂 臻于至善”的大思政文化标识,介绍“区域文化•课程创新•研学行走”三场景浸润式育人模式,纵向贯通大中小教育链条,横向联动跨省校际网络,形成“全场景浸润、全链条贯通、全方位协同”内驱式育人生态,与“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的战略要求高度契合。

张跃国作成果报告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校长助理赵强对其担任副主编的《未来产业培育与职业教育转型研究》进行在地化解读,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在这一领域进行的积极探索,将未来产业的技术前沿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学习内容。

赵强作成果报告

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周培学以《“双线”并行,“四化”赋能——区域教师培养立体网络构建的璧山实践》为题,重点报告璧山区名师工作室系列成果打造的顶层设计和初步实践。璧山采取“双线”并行,即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全员培训包括进修校区域全员培训以及学校校本全员培训,重点培养包括纵向人才梯队系统培训和横向岗位特点专项培训;“四化”即课程模块化、目标具象化、研修模式化以及过程闭环化。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璧山区逐步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师培养网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周培学作主旨报告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创会会长,现任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黄明超以《“2434模型”自主知识体系:理论生成与体系建构》为题,阐释“2434”模型的内涵与应用价值。这一模型是基于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提炼而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让更多学术专著根植于该模型,形成摇曳生姿的学术样态。该模型已在多个地区试点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开展在地化教科研系统化、体系化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学术资源。

黄明超作主旨报告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特聘副会长,沙坪坝教育学会会长李代文从“‘2434’自主知识体系模型解析及运用”角度,对“2434”模型进行了系统阐释。“2434模型”以教育理论为支撑,结合区域实际,构建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体系。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以及教育评价等领域,“2434”模型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实证这一模型灵活运用于沙区教育学会不同场景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李代文作主旨报告

专家代表、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邬跃教授点评认为,本届论坛智库成就丰硕,从多个层面展示了论坛的学术成果,学术专著成果尤为突出。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征程中,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推出渝派教育家型教师培育工程4个系列论丛,构成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载体。该体系由42部学术著作有机整合而成,今年孵化出版的32本专著并非横空出世的学术孤峰,而是植根于两座理论基石之上:一是《实干成就未来》所建构的教育实践哲学体系,通过“时空场域理论”阐明了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二是《培育教育家型教师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探索》创设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系统论证了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两者共同构成了本论丛的思想母体与方法论源头,使32部著作得以在统一的价值坐标下形成多维互补、纵深延展的学术版图。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教师智库主席唐京伟在论坛总结中认为,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尤其是主旨阐述“2434模型”凸显其思想力与学术力。一年内产出的32部学术专著构建了系统学术体系,加上去年的10部,共42部学术专著覆盖课堂改革、文化传承、教育治理、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体现教育研究向理论构建与系统设计的深刻转变。未来将深化模型实践转化,开发实用指南与示范样板;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孵化高质量专著;共建共享智库生态,汇聚多元智慧;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塑研究范式。他希望教师智库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将模型精神融入血脉,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立德树人使命,筹划办好第八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

合影留念

有关领导、专家、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与会员单位代表、特邀名誉会长、副会长等共计八十余人参与论坛活动。(文/《华夏教师教育》编辑部 图/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