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生》有很多让观众唏嘘的角色,其中活成了对照组的两位女性角色吴细妹和田宝珍,更用相似又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给观众留下不少感叹与思考。
吴细妹与田宝珍,有着非常相似的起点。
她们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家乡,两个村子拥有同样的人文风气,在家庭与当地人生习惯的安排中,她们也都被安排了嫁给同村或邻村村民的人生。
但在同样的起点上,两人又在由小积大的不同中,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吴细妹,人如其名,是那个年代无数个“细妹”中的一员。
成长过程中,吴细妹也经历中无数细妹的遭遇,不被家庭重视,甚至因为是女孩不被家人偏爱,却又被教育“听话”,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从母亲、外婆到舅舅,吴细妹的听从对象一直在变,被教育“听话”的观念一直没变,而吴细妹被教育的“听话”,其实等同于让她隐忍、退让、牺牲。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甚至当下很多人的观念里,听话的吴细妹都是典型的“好孩子”、“好女人”,这种品质曾经被歌颂过很多代,也刻在了吴家女性的骨子里。
外婆告诉吴细妹,乖乖听话,等嫁了人,生了娃,日子就能过下去了。
老人的这份叮嘱肯定是出自拳拳爱护之心,但她的认知总结不出来这个假设需要一个前提:需要吴细妹遇到一个同样的好人。
可惜,吴细妹是没有遇到好人的那个“细妹”。
她的第一任郭阿弟家暴成性曾经杀死前妻,第二任倪向东堕落腐烂,无论是被安排选择的,还是她出于爱情选择的,她都选择做个听话懂事的伴侣。
然,她的听话换来的是对方的变本加厉,最终他们都把手伸上她的喉咙。
极致的压抑与极致的痛苦最终化为极致的狠辣,促使她反杀两任伴侣。
两次命运悲剧之后,吴细妹幸运的收获了曹小军,一个愿意听她的老实人,也是这个故事里唯一一个真正在意吴细妹,关心她的人。
但不幸的是吴细妹骨子里那份来自根源处的“听话”还在,长辈们教育有了孩子就好过了,后来她亦如她的母亲一样,把儿子天保当成自己的命。
为了给天保治病,也因为对徐庆利这个隐患的担忧,吴细妹策划了骗保案,曾经被迫为恶的凶手,这一次,为了儿子主动选择做了“凶手”。
这个选择,也彻底终结了曹小军的人生,害了唯一愿意听她话的人。
坦白一切之后,她说:这辈子好没意思。
同样的“没意思”,另一女孩田宝珍也说过,不同的是吴细妹说在命运的终点,田宝珍说在人生第一个选择的岔路口。
当时的田宝珍与吴细妹一样,被家人安排嫁人。
面对这个安排,同样有心上人的吴细妹选择了“听话”,田宝珍却想要跟心上人一起“走出去”,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不服人生就这样了。
为什么她没有像吴细妹一样听话?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中细微的差别可能便会造就不同观念的产生,编剧没有展开田宝珍的成长过程,但也给出了两个与吴细妹不同之处的铺垫。
比如名字和读书。
吴细妹的名字,从取名上便带着家人的不在意,仅仅用所有女孩的称号给她命名,田宝珍的家人虽然也是老一辈农人,却用“宝珍”为她命名。
母亲早逝、父兄观念陈旧,预示着田宝珍的成长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但家人送她上学识字,让她接触到了新时代的教育,为她后续努力自学成长埋下火种。
回看吴细妹的人生,你会发现她内心对“听话”教育是有过失望与质疑的。
童年母亲走时,她想哭求母亲带走自己,长大后被安排嫁人时,她想嫁给青梅竹马的老实男孩,后来被倪向东要求打掉孩子时,她渴望保住孩子。
但她每一个“想”在其他人眼中都是“不听话”的行为,那份骨子里被家庭教育赋予的听话枷锁,最终都让她选择服从、牺牲,把委屈与泪水吞进腹中。
接受到教育的田宝珍却将质疑化为思考,她会想听从父兄安排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周围有太多现实案例给她参考,她会问自己:我想要这样的人生吗?
“我不想要”。
那我甘心只能选这样的人生吗?
“我不甘心”。
所以她坚持选择走出去,走出去的人生未必更好、未必一定会成功,但她有机会选择去改变,可当下被安排的人生,却没得选。
走出去后,她边工作边自学,一步步拿到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学学历,从普通职工到宣传科科员,田宝珍一直想看看更好的风景。
也许是编剧刻意为之,也或许是无意造就,在田宝珍往前走的人生里,又遇到了与吴细妹相似的选择:曾经那个给自己安全感的恋人,慢慢的烂掉了。
那个村里最优秀、曾经让田宝珍仰望、又舍下一切陪田宝珍进城闯荡的徐庆利,到了城市后却逐渐暴露出眼高手低、沉迷工友吹捧享乐的问题。
此时,田宝珍面临一个选择,继续与倪向东捆绑下去,还是放弃倪向东。
放弃倪向东的未来,田宝珍预见不了,但与倪向东继续捆绑下去的人生,却肉眼可见,她50岁便为了托举丈夫和家人辛劳而死的母亲,便是前车之鉴。
显然,那个大胆走出村子的她,绝对不愿再走母亲的老路。
人生第一个岔路口,她拒绝听父兄的话,成了长辈与村民口中的“坏孩子”。
人生第二个岔路口,她拒绝听徐庆利的话,成了他们口中的“坏女孩”。
最终,那个听话的好孩子吴细妹,一步步走向黑暗深渊,那个不愿意听话的田宝珍,一步步摆脱了她不想要的命运,在戏剧化的加持下,两人活成鲜明的对照组。
可能会有人觉得,吴细妹与田宝珍相反的人生终点有戏剧化的加成,现实中听话的吴细妹可能就遇到好男人幸福下去,不听话的田宝珍或许会栽大跟头。
有这种可能吗?有的,甚至还挺多,哪有一种选择是100%会幸福的呢?不存在的。
但……无论《命悬人生》想表达的东西还是吴细妹与田宝珍互为对照组的意义,相信都不是想去讨论如何成为那个“幸存者”。
而是,如何过自己的人生。
客观来说,吴细妹与田宝珍的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主选择的能量。
吴细妹的“听话”永远需要一个“好人”托底,田宝珍的“不听话”却只要她自己就够了,自己可能不会永远选择对,可自己的路与选择能永远由自己决定,未来的路能不能走好,亦看自己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