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桂平拥有三江六岸之利,对于发展来说,有两刃性。一面是它的潜力无限,一面却是桎梏。这两面的发挥和破局的重点,都是在于建桥来连通。
一句话,在当下,桂平想发展必须先要建桥!

桂平需要建的桥确实有点多。按照网友们的共识,有几处地方的桥需要修建,以利交通出行。
1、在郁江上除了现有的两座半郁江桥(沙岗大桥只能算半座,因为没有完全跨江),还需要起码在大湾、白沙建两座。
2、黔江上现有两座桥。
3、浔江上如今一座桥都没有!需要在两江汇流口修建一座跨两江的“黔郁大桥”,然后起码要在东塔、石咀、江口三个地方修桥才能满足发展的基本需要!
这样一算,桂平至少要修建六座桥!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工程款项!
可是这修建桥的钱从哪来?
有人说,桂平虽然是列居广西县域经济强县前三把交椅,可是人口多基数大,人均却是倒数,哪有钱用来建桥?要知道,桂平“脱帽”才没几年!
有人说,桂平被贵港代管,从程序上来说,想建桥,审批权在贵港。只有贵港点头了才能开建!
有人说,钱都用来发展民生和经济建设了,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建桥。就拿现在备受关注的沙岗大桥来说,被很多人戏称那是“百年工程”。
有人说,桂平经济建设摊子大,哪都需要用钱。要有个轻重缓急,建桥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只有先把钱用在急需的地方,从长计议!
简单一点来说,修桥的钱谁来出?
靠拨款和支持肯定是很多人的想法,怎么要?很简单,那就是年年申请。可是这又不是很容易,因为在大额款项申请上,程序可不是签字盖章那么简单,是有一套非常复杂的流程的。
再说了,就算钱都花在桂平的建桥上,那别的方面就不需要用钱了?更不要说作为一个地区,贵港可是涵盖市辖三区一市一县的,凭什么只砸到桂平用来修桥?
所以,想修桥,只能是桂平自己想办法,唯一需要的就是上级部门点头。这个办法就是在如今很多城市都在施行的城市更新中,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来修桥!
在桂平民间有实力有魄力有情怀的老板还是很多的,他们也有建桥的意愿,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谁不想为家乡出一把力?“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兼天下”!
只是需要在政策上把条文细则捋仔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谁建桥谁受益”,在经营上和扶持上需要有一惯性,那么这些桥就一定能够修建起来!
不然单靠专项资金,这些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建起来!
这或许也是桂平发展的未来通衢之路!
桂平建桥的困境,折射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但困境往往孕育着转机,关键在于如何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
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非新鲜事,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保障。需要制定清晰的权责划分和收益分配机制。比如,对投资建桥的企业给予一定年限的过桥费收取权,或配套商业用地开发权限,让投资者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前景。
同时,桂平要善于打好"组合拳"。建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契机。可以结合沿江景观带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等整体规划,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比如在江口建桥时,同步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在东塔建桥时,融入文化旅游元素。
更为关键的是,桂平要跳出"等靠要"的思维定式。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更要立足自身,创新投融资模式。比如可以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发行专项债券,吸引机构投资者;甚至探索"以桥养桥"的滚动发展模式。
桂平建桥的意义不仅在于连通两岸,更在于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当一座座桥梁飞架三江六岸时,桂平将真正实现从"地理枢纽"到"经济枢纽"的华丽转身。这需要多方的同心协力,更需要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桂平加油!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