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02年浙江男子得知铜价从3万涨到8万,囤铜125吨!随后做了一件事

听说过有人炒房炒股或者炒贵金属,但你见过有人炒铜,还专门反着来吗?2002年的浙江铜市,那叫一个水深火热,本来每吨3万的

听说过有人炒房炒股或者炒贵金属,但你见过有人炒铜,还专门反着来吗?

2002年的浙江铜市,那叫一个水深火热,本来每吨3万的黄铜,跟坐了火箭似的蹿到8万,圈子里的人都蒙了,老铜商们连夜抛售存货,有的甚至亏本清仓。

可越是人人避之不及的时候,越有人偏要往火坑里跳,这人就是朱炳仁,他不仅买了,还是一次性买了整整125吨黄铜。

为了凑够这笔钱,朱炳仁砸锅卖铁掏空积蓄不够,还要把自己和子女的房子全抵押了,又从银行贷了款,硬生生凑齐1000万。

要知道,这1000万在2002年的杭州能买下半条街的商铺!

一时间,同行背后骂他“铜市赌徒”,说他把钱往火坑里扔,连妻子都急得整夜睡不着,拽着他胳膊问:“你把房子都押上,万一铜价跌了,全家喝西北风吗?”

亲戚更是轮番上门劝,说别把祖业败光了,可朱炳仁就认死理,连合作多年的铜料商劝他,他都只笑不吭声,心里早把这笔账算明白了。

他囤的不是能涨价的金属,是祖宗传了百年的手艺的 “救命钱”。

大家可能不知道,朱炳仁可不是普通商人,家里从清朝同治年间就在绍兴开铜器店,“嫁女的铜,朱家的工”这话在江浙一带传了上百年,到他这儿已是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的唯一传人。

雷峰塔重建招标时,朱炳仁顶着专家质疑,扎进实验室三个月,查了上千份古籍,做了上百次防腐蚀实验,最后拿着10万字报告:“铜的寿命能达数千年!”

方案过了那天,他拿着设计图在西湖边站了半夜,想着在他心里早就埋下的念头。

那时他出国参观了卢浮宫,看着里面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朱炳仁突然想要建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走进来,还能面向全世界展示的中国艺术殿堂。

就在他琢磨怎么建铜制博物馆时,正好撞上了铜价疯涨,最主要的原材料成了大难题。

换别人可能早放弃了,他倒好,就算顶着破产的风险也要做。

没过多久,铜价还真掉头往下跌回了原价,在所有人都等着看朱炳仁的笑话时,才发现,他买的 125 吨铜压根没碰过市场,而是全运到了西湖河坊街的一块空地上。

这里的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对工艺挑剔得很,建个全铜建筑稍有瑕疵就会被看穿,可朱炳仁偏要选这儿:“铜文化就得摆在最热闹的地方,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接下来的两年,这片空地成了奇观,3000 平米的房子,从房梁到柱子,从门窗到瓦片,连院墙上的漏窗、门蹬上的花纹,全用纯铜打造,完完全全复刻了明清江南民居的雅致。

而且不止大件,屋顶铺了近万片铜瓦,墙壁上刻着《西湖十景》铜雕,屋里的桌椅、屏风、摆件,3000 多件铜工艺品全是定制款,每一件都要过朱炳仁的眼。

有路过的老匠人凑上去看,摸着铜制的飞檐斗拱直叹气:“这哪是盖房子,分明是在做一件超大的铜雕,太耗心血了。”

2004年“江南铜屋”落成,朱炳仁直接宣布“永久免费开放”,让那些骂他“炒噱头捞钱”的人倒先沉默了。

有人算过,光是每年的维护费就得几十万,他却在开馆仪式上说:“铜文化不是私产”。

谁都没想到,这还不是最传奇的,一场意外火灾竟让这批铜彻底“活”了过来。

其实这场火不是烧在“江南铜屋”,而是常州天宁宝塔的修缮过程中,大火导致塔顶的铜瓦和铜斗拱被烧毁。

大火刚灭的时候,所有人都心疼,熔化的铜液流得到处都是,冷却后凝成一块块不规则的疙瘩。

可朱炳仁蹲在废墟里,盯着一块铜疙瘩突然眼睛发亮,那上面竟带着云雾流转、山水蜿蜒的天然纹理,灵动得不像话,是他做了几十年铜雕从没见过的质感。

以前老祖宗做铜雕,都是拿着工具一点点凿,平时只能做出个规整的花瓶、浮雕,复杂点的造型根本没法弄。

可这流淌的铜液,能让铜自己“长成”他想要的样子。于是当天下午,他就把这块“特殊的铜疙瘩”抱回工作室,一门心思要把这意外变成可控的工艺。

想法很美好,可做起来困难重重,铜的熔点高达 1083℃,温度低了熔不透,高了就氧化发黑,冷却速度更是关键,快了纹理生硬,慢了形态散乱。

朱炳仁带着徒弟泡在工作室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铜水烧裂过、氧化过,甚至差点把炉子炸了,可他就是不撒手。

终于熬出头的时候,他摸着成型的熔铜作品笑了:“传统工艺是跟铜较劲,熔铜是跟铜做朋友。”

谁都没想到那场大火,直接改写了铜艺史,朱炳仁也凭着这个拿下了百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还被叫做 。

G20 杭州峰会时,他带400名工匠用100多吨铜打造主会场的铜门、铜穹顶,外国元首走过时都忍不住摸一摸。

灵隐铜殿、峨眉山金顶铜殿这些吉尼斯世界纪录级的作品,里头都藏着熔铜技术的影子。

2010 年他又发明 “庚彩” 技术,给铜器披上五彩外衣,熔铜艺术彻底成了新流派。

朱炳仁的儿子朱军岷也传承到了父亲的手艺,喊着“让铜回家”口号,创立了“朱炳仁・铜”品牌,让铜茶具、铜摆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020年还拿到了大投资,成立了准独角兽企业,有人说这样会让铜艺变商品掉价,朱炳仁却笑:“藏在博物馆里才真的死了。”

现在再去看到西湖边的江南铜屋,大家只会提起“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朱炳仁,没人再提当年那个“疯了的赌徒”。

大家都知道,2002年朱炳仁囤下的不是125吨铜,是中国铜艺的未来。

有时候想想也挺感慨,那会儿要是他跟着抛售赚笔快钱,哪有后来这些震撼世界的作品?

所谓匠心,大概就是在所有人都盯着眼前利益的时候,他偏偏看见了更远的东西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