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观察|杜鹃花与东方诗意:古阿新2026春夏系列折射中国时尚的全球化路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孙磊【 2025-09-12 发表】北京,2025年9月10日 —— 在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设计师杨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孙磊【 2025-09-12 发表】

北京,2025年9月10日 —— 在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设计师杨春山带着其品牌古阿新发布了2026春夏【臻・鸣】系列。舞台中央,巨型杜鹃花装置在光影下缓缓绽放,模特们穿梭其间,仿佛从山林走入城市。这一视觉叙事不仅仅是时尚秀场的场景营造,更传递出一个更广泛的命题:中国设计师如何在全球化时尚语境中,通过东方叙事建立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土意象与全球叙事

杜鹃花是贵州的省花,也是杨春山成长记忆的重要符号。他将这一意象与《诗经》中「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典故并置,使作品同时具有自然生命力与文学隐喻的双重张力。在西方时尚界长期由玫瑰、百合、鸢尾等象征主导的文化语境中,杜鹃花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视角:它既指向中国西南地域的独特生态,也象征当代中国设计师试图通过本土符号走向国际的努力。

苗族文化的再造

值得注意的是,杨春山并未把民族元素作为单纯的装饰符号,而是尝试让它们进入都市日常生活。例如苗族「百鸟衣」的纹样,被转译为帽饰、丝巾与包袋的设计元素。这种处理方式,与早期中国设计师「表演式的民族符号消费」形成对比,显得更为内敛和实用。海外观察人士认为,这种从「文化展示」到「文化再造」的转变,体现了中国时尚逐渐走出「民族化等于他者(the other)化」的旧逻辑,开始探索文化身份如何与全球时尚市场共存。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与过去中国独立设计师过于强调艺术性不同,本季古阿新显然在商业化上更进一步。产品线涵盖日常时装、运动户外及居家系列,兼顾多场景需求。这种设计思路,既回应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功能与审美并重」的需求,也与全球「实穿主义」的潮流相呼应。

时尚评论员指出,这种向商业端的延伸,标志着中国新锐品牌正试图摆脱「小众艺术实验室」的局限,转而打造可持续的产业路径。

中国时尚的国际化挑战

尽管中国设计师近年来频频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但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建立稳定的品牌认知,仍然是一个长期挑战。对海外观众而言,杜鹃花、百鸟衣这样的意象或许新鲜,但如何避免被简化为「东方奇观」,而真正成为全球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未来的关键。

杨春山在接受采访时说:「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需要真诚与创新。我们希望古老纹样能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这种表述既是对作品的解读,也映射了整个中国设计界的集体心态:在文化自信与国际对话之间寻找平衡。

一个正在成型的趋势

古阿新的发布会之所以受到关注,不仅在于舞台的视觉冲击或工艺的复杂呈现,更因为它象征着一个趋势:中国设计师正从「东方元素的表演」走向「东方叙事的再造」。

这种转变或许意味着,中国时尚的国际化之路,正逐步从单点突破转向深层次的文化叙事和产业布局。对于全球时尚产业而言,这不仅关乎一个设计师的成功,更可能影响未来国际时尚的地理版图与文化重心。